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国式的父母,大多有些自以为是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905  更新时间:2016/9/9 11:01:4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大部分中国的父母都把孩子当做自己的命根,从孩子呱呱坠地那刻起就决定要用自己的一生来当个好父母,为这个小家伙负责。他们为了孩子的成长奔走努力,上火着急,却一不小心就犯了自以为是的毛病。


1
帮孩子做所有的事


无论孩子长到多大,在父母眼里却总是个孩子,这句话道出了父母们共同的心理,对孩子永远呵护,永远疼爱,永远的不放心。也出于这种心理,有些父母喜欢为孩子包办所有事情,尤其妈妈们更是事无巨细,总是认为孩子还小,什么也做不到,哪怕孩子到了上学的年纪还想着帮孩子穿鞋穿衣,完全是保姆式养育。

其实孩子远比你想象中要能干的多,早在你还没学会怎样当好一个父母时,他就已经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渴望尝试,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自以为是的父母却用包办阻止了孩子去锻炼自己的能力,慢慢的真正变成了父母所以为的什么都不会。


 


2
为孩子做所有的决定


我走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这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常说的话,以一种过来人的口吻来告诉孩子:我说的肯定是对的,你如果不听就等着后悔去吧。然后理直气壮的为孩子的所有事情做决定,帮孩子报最能加分的兴趣班,选最热门的专业,甚至是最门当户对的伴侣,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想法和声音。

你有没有想过,你所经历的童年和孩子不一样,孩子所要面对的未来也和你不一样,你所谓的过来人的经验在若干年后还依然适用吗?你自以为是为孩子做出了最好的选择,却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给孩子留,因为人只有一次,不能重来。


3
总说为了孩子好


王朔曾在《致女儿书》中写下过这样一段话:“我不记得爱过自己的父母。小的时候是怕他们,大一点开始烦他们,再后来是针尖对麦芒,见面就吵;再后来是瞧不上他们,躲着他们,一方面觉得对他们有责任,应该对他们好一点,但就是做不出来,装都装不出来;再后来,一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王朔的父母必然也是爱他的,可是他们的爱却让孩子对他们爱不起来。

我们总说自己是为了孩子好,为他提供无微不至的照顾,事事为他安排好,计划好,不让他走弯路。到头来孩子却根本不念你的好,在他看来,你只是自以为是的在他不需要的时候为他提供了过多的照顾,在该让他自己选择的时候限制了他的自由,其实他心里想走的也许正是那条你看不上的“弯路”。


 


4
坚强总认为对孩子做出牺牲


养孩子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也需要父母放弃一些个人的东西。在经年累月中,有些父母会陷进一种情绪了:自己为孩子牺牲的太多了,牺牲时间照顾孩子,牺牲金钱培养孩子,牺牲梦想伴随孩子……我已经牺牲了这么多了,孩子怎么能够不乖巧听话,对我百依百顺呢?

这样的父母,与其说是在养孩子,不如说是在放债,因为他总想着要讨回来,真正的爱却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父母自以为的牺牲,当然值得孩子感恩和感激,却首先应该是心甘情愿的,父母不能以此来进行道德绑架,要求孩子做这做那,一辈子为了父母而活,做父母的提线木偶。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