莹“失恋”了。
她的心事,全都写在作文里,所以我知道。此刻,她坐在我面前,不停地哭泣,泪水慌乱了我的心。
莹和睿小学就同班,睿是个阳光暖男,长得高高大大,一笑两个酒窝,人见人爱。从前上小学时,这两个小人儿,上学、放学路上常常一起;后来上初中,上学、放学路上也时时同行。睿成绩更优秀些,这个差距,一直是莹努力学习的主要原因。
后来,我们班来了一个叫慧的姑娘,渐渐地,发生了一些事情,她和睿再也回不到从前。
这不是成人世界的爱情故事,这样的故事在少男少女之间经常上演,许多人把这当作“早恋”。在我看来,这不过是孩子的“怦然心动”,歌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里也说:“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
面对伤心的莹,我不知说什么才好。我突然想起了美国电影《怦然心动》,那个犯着傻气,一直让我怦然心动的朱莉,不是很像眼前的莹吗?刚好是星期五,我对莹说:“推荐你周末看部电影……”
星期一,莹到办公室找我。她变了,首先是头发,从前的马尾辫剪成学生头,让她多了一份沉稳。她的笑容又回来了。她欣喜地说:“老师,我好喜欢朱莉,我简直就和她一样傻!”
“是吗?那么恭喜你,你也是彩虹般绚丽的人。”说完,我们都哈哈一笑。
果然,莹从阴暗的日子里走出,教室里又渐渐能听到她的笑声,她在学习上更努力了。
其实,当孩子“怦然心动”时,他(她)是在尝试、学习去“爱”,也是在探索如何面对未来世界。面对这样的探索,我们为何要将之视为洪水猛兽呢?难道拥有丰富的情感世界,感受人间情感的美好,不是人生的一堂必修课吗?
然而,现实中的“朱莉们”常遭遇孤独,不被人理解,被轻视、嘲笑甚至被伤害,他们迷乱、悲伤……
又是一届初三,孩子们迈进了青春的门槛。
开学不久,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但那是教育家在谈爱情,孩子们觉得太高远。对这些少男少女,我们一直缺少一堂关于“爱”的课!作文时,孩子们试探着问我:“老师,我可以写自己喜欢过的一个人吗?”
“当然可以。情感经历既然惊艳了时光,写出来,就升华了生活。”我认为,孩子们所有的情感经历都是财富,无论痛苦还是喜悦,都关乎成长。
周末,我又推荐孩子们去看《怦然心动》,要求每人写一篇观后感。
孩子们在观后感里写道:
“感谢朱莉,教我如何走出情感的沼泽。”
“首先,自己要做一个彩虹般绚丽的人,才会有绚丽的人生。”
“这部电影,给我更多的是,教我如何去做我自己,坚持做我自己。”
“曾因为我像朱莉一样迷恋一个人而自卑,看了这部影片,突然就宽恕了自己,也能坦然对待这件事。”
……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南漳县实验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