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师德教育学习体会
还是在师大念大学的时候,天天听着、看着师大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就下定决心要以此作为目标,做一个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可当真正踏上三尺讲台,才感觉为什么教师是一个既受人尊重又遭人冷落的职业。选择教师就意味着选择清贫,选择教师就意味着选择平凡,选择教师就意味着选择无穷无尽的付出。
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摆在眼前,然而我看到的依然是一群甘于清贫、甘于平凡、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好老师。许多老教师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让我明白陶行知先生当年曾说过的那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作为教师我们的职责就是传授知识,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合格人才。这一职责是神圣的,它关系着国家发展、民族存亡的百年大计,所以我们必须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以培育人才、繁荣学术、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积极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他们立志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材。当今的社会在经历着日新月异的经济改革,教育工作也在不断开拓创新,面对这样的社会大环境,我们一定要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积极创新,百折不挠,奋勇直前,把党的教育事业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
“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师的师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要注意言传。更要注意身教。教师的日常工作虽然平凡且琐碎,但教育工作的意义却一点也不平凡。教师应该自觉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既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青少年的良师益友,成为受到全社会尊敬的人。
新时代的到来对我们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必须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者的要求。教育要发展就必须创新,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使命。教师本身富有创新精神,才能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创新人才。教师应该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格和学术道德。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需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
通过这几个月的教学实践工作,我也有了这样一个体会:德才兼备的老师才容易受到学生喜爱。一个老师首先要对学生好,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耐心教导学生。这一点说来容易,但做起来却并不容易。面对学生屡屡犯错,成绩低下,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恼怒油然而生,这本来是人之常情。可是如果教师放任自己的情绪,采取一些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对待学生,结果只可能是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使以后的教育工作更难以开展下去。但是也不能把这种怨气转移到学生家长身上,那样也只能使问题变得更糟,严重的可能影响学生人格的全面健康发展。学生虽然顽劣,但毕竟其年龄小、自制力差,绝大多数学生本质都是好的,通过耐心的说服教育还是可以逐步地改掉各种坏毛病的。即使对于一些处于犯罪边缘上的学生我们也不能放弃,拉一把,社会可能少一个犯罪分子,推一把,可能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如果是学生在情感上逐渐靠近老师,那么其在学习上的兴趣也会得到促进,反之,其学习兴趣也会大打折扣。一个老师要相赢得学生喜爱,出色的教学本领也非常重要。一趟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课往往会让学生对老师心生几分敬佩,时间久了,这个老师自然也就在学生心里树立起一定威信。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标准来要求自己,我要向老教师学习,努力完善自己,使自己能够很快地在新工作岗位上成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