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与道德观点
一、 交换是等价和不等价的统一体
等价交换,是因为交易双方是平等的,而且是公正的。尽管这种平等和公正是形式上的和规则上的,而不是实质上的。但这正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前提,也是道德的重要基础。既然道德的基础在公正,而公正的体现在契约,在交易,那么,交易必然是等价的。
不等价交换,交换是一种合作博弈,必然会产生出合作剩余,因此,认为交易不创造价值的观点是不对的。其原因在于,交易双方对于商品价值的大小有不同的判断,交易的达成都是购者比卖者有更高的估价,剩余也就由此而来。而讨价还价只是影响合作剩余的不同分配。例如:卖者有件商品,私下以为若能卖2000元即可。另外买者看了商品后认为,此物最高值3000元。这里的合作剩余就是1000元,实际交易时,讨价还价,总是以在2000元至3000元之间价格成交。若双方以2400元成交,则卖的人以为赚了400元,而买者认为便宜了600元,双方都得利。所以,以上交易双方,地位是相等的,讨价还价是平等的,在形式上看,不存在损害(或许商家利用媒体优势,瓜分大多数合作剩余)。
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片面强调等价交换,否定不等价交换,显然是错误的。
二、 金钱万能和道德
讲道德也可谈钱,也可谈一切向钱看和金钱万能,这是常理。而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是被否定的,从而看不清本质的东西。
首先,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交换,目的为赚钱牟利,既然交换对双方都有利,则赚钱牟利应是符合道德的。
其次,钱赚得越多越好。钱赚得越多,证明对社会的贡献越大,因为赚钱的同时也在利他。另一方面说,如此复杂的社会中,由什么指标来衡量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呢,看来没有其他办法,从这个意义上说,向钱看并没有错。
再次,货币作为财富的象征和流通的手段,其价值与持有者的身份无关,“认钱不认人”是经济交换中的常识,它排除了特权,达到了平等。因此,在商品和服务领域,一切向钱看并没有错。而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也这样一切向钱看,则会出大问题。因此:所有政府都要限制金钱的作用,限制权力的作用,特别是要限制二者相互勾结,不让有钱的人有势,不让有权的人弄钱。
最后,金钱并无罪恶。一切与金钱相联系的罪恶,都是人恶。例如:曾几何时,从温州购成本是20元的皮鞋,去预期价是40元的地方贩卖,以30元成交,双方都有利。贩卖的鞋越多,不就解决更多人的生活用鞋,也证明对社会的贡献更大了吗?赚了很多钱,证明其能力、水平很高,何错之有?若其赚钱后吃喝膘赌,败坏风气,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人的行为不齿而已。
(2003/11/10 张克伟 象山县南庄中学 315700 Sunday0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