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材料的利用与发展小练习
1、列下物质中,后者包含前者的是………………………………………………………( )
A、纯净物、单质 B、纯净物、化合物
C、金属氧化物、化合物 D、氧化物、金属氧化物
2、气体M是由H2、CO、CO2、HCl四种气体混合而成,将M依次通过①氢氧化钠溶液;②灼热的氧化铜;③足量的浓硫酸(每步反应中气体均反应完全),最后还有气体导出。则M中一定含有…………………………………………………………………………( )
A、H2 B、CO C、CO2 D、HCl
4、为了防止铁制品表面生锈,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与清洁 B、涂上油或喷上一层油漆
C、镀上一层其它金属 D、提高铁的质量分数
5、钢铁制品在高温下经氧化,可生成一层致密牢固的氧化膜,保护着内部钢铁不再锈蚀,即工业上常说的“发蓝”、“发黑”。这层氧化膜是………………………………………( )
A、Fe3O4、 B、Fe2O3 C、FeO D、Fe(OH)3
6、铺设京九铁路所用的合金钢是………………………………………………………( )
A、不锈钢 B、锰钢 C、硅钢 D、钨钢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属于合金
B、铜呈紫红色,在潮湿的空气中它会生锈
C、铁属于黑色金属,所以纯铁是黑色的
D、水银是金属,在常温下呈液态
8、继“食盐加碘”之后,我国又将启动“酱油加铁”,其意义在于………………( )
①补充人体需要的铁元素②预防缺铁性贫血③改善酱油的味道增加黑色素④减少厨房污染物,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④
9、将一定量的铁片分别投入下列溶液中,溶液质量减少的是…………………………( )
A.稀盐酸 B.硫酸亚铁 C.硫酸铜 D.硫酸镁
10、制造飞翼船时,采用了大量的铝合金材料,其原因是…………………………( )
(A)铝合金材料密度小 (B)铝合金材料强度大
(C)铝合金材料有料强的搞氧腐蚀能力 (D)以上都是
11、常用作食品包装的是……………………………………………………………( )
(A)聚氯化烯 (B)聚苯乙烯 (C)酚醛树脂 (D)聚乙烯
12、 “绿色化学工艺”是预防污染的基本手段,其理想状态是反应物里的原子全部转化到欲制取的产物中,对环境实现零排放。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属于“绿色化学工艺”的是………………………………………………………………………………………(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3、世界卫生组织已把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加以控制使用。铝在下列应用中应加以控制的是……………………………………………………………………………( )
①制铝合金②制炊具③用明矾[KAl(SO4)2]净水④包装糖果和小食品⑤制电线
(A)①⑤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②③④⑤
14、常用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有 、 和 等。有机合成材料是指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取的高分子化合物,主要有 、
和 三大类。
15、如果血液中缺乏亚铁离子,就会造成缺铁性贫血。市场上出售的某麦片中含有微量的颗粒极小的还原性铁粉。这些铁粉在人体中胃液(胃液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作用下转化为亚铁盐,这个转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
+1 -2 0 +4 0 +1
16、写出用H、O、 S、 C、 Na、K六种元素中的部分元素,按要求完成下列化学式:(化学式不能重复)
⑴金属单质 ;⑵非金属单质 ;⑶金属氧化物 ;
⑷非金属氧化物 ;⑸酸 ;⑹碱 ;
⑺盐 ;⑻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
17、将下列物质间反应的化学式填写完整
⑴金属+非金属→ ⑵金属+非金属→
⑶金属+酸→ + 氢气 ⑷酸+碱→ +
⑸酸+金属氧化物→ + ⑹酸+盐→ +
⑺碱+非金属氧化物→ + ⑻碱+盐→ +
⑼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
18、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做了“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的实验”后,大家纷纷提出到底是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什么成分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了呢?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溶液中的水。
猜想二: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钠离子。
猜想三: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
第一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取一份适量的食盐水装入试管。
②向(1)的食盐水中滴入几滴无色的酚酞试液。
③溶液没有变色。
(1)第一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的实验方法是 (A、归纳法B、排除法)
(2)第一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的结论是 。
第二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分别取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分别装入三支试管。
②向(1)的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入几滴无色的酚酞试液。
③发现三支试管中的溶液都变成了红色。
(1)第二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的实验方法是 (A、归纳法B、排除法)
(2)第二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的结论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