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反射》说课材料
——吉林市龙潭区大口钦中学 高伟星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第二节,它是在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的基础上学习的,不仅为下节《平面镜成像》铺平道路,也为高中学习光学奠定了基础,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认识光的反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光的反射现象,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总结探究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光的反射规律的探究过程。我确定它为重点的原因有二。1是由新课程特点决定的:新课程由过去的重视学生学习结果转变为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2是本节是一节以探究为主的实验课,因为此阶段的学生,刚刚接触实验探究,对其过程还未完全掌握,需要教师引导,因此对探究过程掌握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今后探究活动的开展。
难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学生通过学习会明白我们能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的反射的结果。但学生很难理解纸反光和镜子反光的不同。为了解决学生的疑问,我把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异同确定为本节难点。
(四)教法和学法
1、教法:借助多媒体来渲染物理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器材演示光的反射实验。
2、学法:促使学生通过“四动”(动手、动眼、动口、动脑)来学习物理。学生观察演示实验,自主做探究实验,分析、归纳、总结光的反射规律,根据生活实际,应用光的反射规律来解释生活现象。从而体现出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创设情景
由阿基米德利用光的反射击退敌人的故事,引入新课。这个故事即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目的是在课堂伊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新授
1、请你来命名(学习光反射中的概念)
为了使学生了解光的反射中的“三线、两角、一面”,即“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反射面”,我创造性的设计了“请你来命名”这个环节。先由教师演示光的反射现象,再利用多媒体把光的反射形成过程分阶段呈现给学生,以便学生更好的观察光的反射现象,通过这种直观形象的方式,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然后由学生来给光的反射中的各光线和各角命名,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只要学生说的合理,就应予以肯定。并告诉他如果你是最开始命名的,也许这两条光线就是你命的名。学生即初步体会了科学家的思维方式,也明白了探究观察是重要的,使学生在快乐、轻松、自由的气氛中学生光反射中的概念。
2、大胆猜想
学生根据自己命名的“三线、两角、一面”的位置,大胆猜想光的反射可能遵循什么样的规律,让学生再次观察“光的反射”的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得到自由发展,也能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3、实验证明
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猜想,设计实验。由于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用助于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自我展示
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自我展示一下实验方法、过程和结论。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验、归纳、表达能力。
5、收获成果
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很自然的得到光的反射规律。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总结,纠正不正确的、不准确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
6、漫反射
由“学生平时使用小镜子反射太阳光照射他人眼睛”现象导入。问学生为什么用镜子晃眼睛,而不用白纸呢?引导学生观察白纸和镜面的不同。教师用多媒体演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异同,能轻易突破本节的难点。
三、学生小结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四、练习
练习题主要是应用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培养学生的做图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
1、收集光的反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收集光的反射的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把本节知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理论联系到实际,充分体现出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