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4
课型:新知识课
教学目标:
1、 知道种子的主要结构
2、 知道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的区别,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区别
3、 知道种子萌发的条件和基本过程
4、 了解芽发育的情况和顶芽与侧芽的生长关系
5、 知道花的主要结构
6、 知道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大致情况
7、 能根据植物的一生,描述植物的生命周期
教学重难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学用具:蚕豆、玉米种子,培养皿,刀片,放大镜,碘酒
教学方法:实验法,图表法,提问法,讲授法
教学思路: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观察方法,让学生自已观察种子的结构,再结合书本知识认识其结构名称。在对不同的种子进行分类时,不局限于书本上的双子叶和单子叶的分类,由学生依其结构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只要合理均可。
课时1
教学过程:
录像:植物的一生
师: 刚才播放的就是某种植物的一生
板书:3.5植物的一生
录像:种子萌发
师: 种子是如何长成幼苗的呢?我们得先来认识种子的结构
板书:一、种子的结构
展示:蚕豆和玉米种子
问: 这是两种不同的种子,请问要以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观察?
生答:
师: 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观察顺序:整体——局部;外表形态——内部结构
请同学们先来观察蚕豆种子,并在纸上将你看到的外形和结构画下来。
学生:观察种子结构并画图
师: 现在请同学们结合P101将你观察到的种子的结构名称注上去
学生活动:
投影:某学生的图,并让学生结合种子进行演示并讲解。
师: 接下来要观察的是玉米的种子。请同学们注意,玉米的种子中有哪些结构与蚕豆种子是不一样的。在观察过程中有问题,请马上举手。
学生活动:在剥去玉米的种皮和果皮之后,看不到里面的结构,也不能像蚕豆一样剥成两瓣,则学生就会有问题了。
师: 在同学们观察了玉米种子的外形之后,有同学将之种皮剥去,但是却看不到里面的结构,也不能像蚕豆一样分成两部分,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答:
师: 我们要将它切开,到底要怎么切呢?为什么?
生答:往中间切,一般结构都是平均分布的,切歪了也看不到结构。
师: 这位同学说得很有道理,是要往中间切,但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玉米的外形,也可以找到几个不同的中间,到底是哪个中间呢?同学们一共有三颗玉米的种子,请你们仔细观察外表,在切开观察。
学生活动:
师: 请同学们将画好的两张图中想同的结构用线连接起来。
学生活动:
投影:学生的图,并让学生讲解
屏幕:打出两种种子的结构和名称,讲解和补充学生没讲完整的
问: 你可以根据哪些结构特征将它们分成两大类
生答:
板书:分类:有无胚乳 有 有胚乳种子
无 无胚乳种子
子叶数 1 单子叶植物
2 双子叶植物
问: 你知道哪些种子是有胚乳的,哪些是没有的吗?
生答:有:小麦、玉米、水稻、蓖麻、柿等
无:菜豆、大豆、棉、黄瓜、花生等
问: 哪些植物是单子叶植物,哪些是双子叶植物呢?
生答:单:玉米、小麦、水稻、高粱、甘蔗
双:菜豆、棉、黄瓜、花生、橘等
师: 蚕豆是双子叶植物中的无胚乳种子,而玉米则是单子叶植物中的有胚乳种子。
单子叶植物一般有胚乳,但也有一些是没有的,如慈菇。双子叶植物一般无胚乳,但是柿、蓖麻却有胚乳。
问: 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当种子发育成幼苗时所需要的营养从哪来?
生答:菜豆——子叶和玉米——胚乳
实验1:米汤、碘酒:往米汤中加入一两滴碘酒,显蓝色。
结论1:营养物质遇碘变蓝
实验2:在切开的玉米中滴加碘酒,胚乳部分变蓝
展示:加了碘的蚕豆种子,子叶部分变蓝
问: 从这两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答:子叶和胚乳富含营养物质
结论2:子叶和胚乳富含营养物质
师: 幼苗生长的营养来自于子叶或胚乳,可想而知种子富含营养,主要是淀粉、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等。种子是人类的主要粮食,你知道我们平常食用的主要是种子的哪个结构吗?请举例
生答:小麦、水稻、高粱:胚乳
大豆、豌豆、瓜子、花生:子叶
图片:由面粉做成的食物,蛋糕等
问: 你知道制作这些食物的面粉来自于小麦的哪部分结构吗?
生答:胚乳
师: 种子仅仅是植物的生命周期中的一个生长时期,接下来的时期是?
生答:幼苗
师: 从种子生长成幼苗的过程称为种子的萌发
板书:二、种子的萌发
师: 田野、树林里,各种成熟的种子都能安然度过寒冷的冬天,等春天来临时才开始萌发。而盛夏时成熟的早稻种子,如遇上降雨,就会发出芽来。是什么条件决定着种子的萌发呢?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一起来解决。
课时2
教学过程:
引入:播入种子破土萌发的录像
板书:种子萌发
问: 在研究种子萌发的时候,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种子的萌发需要什么条件?”
屏幕:提出问题:种子的萌发需要什么条件?
生答:种子的形状,种子的大小,种子的饱满程度,温度,水分,空气
师: 这些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也叫做变量。影响种子萌发的变量很多,但这些变量并不都是同样重要的。有关种子自身的变量(种子的形状,大小,饱满程度等)就是次要变量。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用一定方法让这些次要变量保持不变。
问: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有哪些次要变量呢?
生答:颜色,质量等
问: 有什么方法可使它们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不变
生答:选择质量,大小,形状等基本相同的种子。
问: 哪些是主要变量?
生答:
屏幕:假设: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条件是充足的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师: 现在我们要研究一个主要变量,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时,该怎么做?
生答:控制其它变量相同,先取三粒相同的种子,分别放在疏松的土壤中,其中一颗不加水,一颗每天刚好将土壤全部湿润,另一个则加很多水,可以让水从容器底下的孔中流出为止。 然后一起放在同一个通风的阴暗潮湿的地方放置约一周,看看有何变化。
问: 如何设计实验来说明:水、空气、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生答:
图: P103 图3—40豌豆种子萌发的条件
师: 让学生填写P104的表。四人一组进行小组讨论(1)(2)(3)
学生活动:
生答:(1)AB 水 BC 空气 AC 水、空气
(2)AB 水、温度 BC 空气、温度
(3)不能,因为:水的多少不同;空气的多少不同;温度的大小不同
问: 放了5天后,哪粒种子发芽了?
生答:甲B
问: 从这个实验中,说明了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哪些?
生答:充足的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板书:条件:充足的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问: 有何依据?
生答:
师: 农作物和花卉为什么都要在一定季节播种,而且要播种在湿润疏松的土壤中?
生答:季节:适宜的温度; 湿润:充足的水分; 疏松:足够的空气
师: 种子具备了萌发的条件就会萌发,那么种子是怎样萌发的呢?
图: P104 图3—41种子的萌发过程
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该图,并得出种子萌发的过程
生答:
问: 胚中的胚芽,胚轴和胚根分别发育成幼苗中的哪几个部分?
生答:
板书:过程: 胚芽——茎、叶
胚 胚轴——根、茎的连接处 幼苗
胚根——根
思考:P105 幼苗长成后,豌豆种子里的子叶和小麦种子里的胚乳都会萎缩,甚至消失。你知道它们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生答:营养
小结:1、种子萌发的条件
2、种子萌发的过程
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其他水稻品种种子萌好的最适温度和含水量
板书设计:种子萌发
1、 条件:充足的水分
足够的空气
适宜的温度
2、过程: 胚芽——茎、叶
胚 胚轴——根、茎的连接处 幼苗
胚根——根
课时3
引入:复习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条件:充足的水分、足够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师: 工厂化育苗现在已经是很普遍了。如果有一个水稻的新品种,要在工厂育苗,我们应该怎样确定育苗所需的最适条件以获得较高的萌发率呢?
屏幕:提出问题:如何确定育苗所需的最适条件以获得较高的萌发率?
师: 课前让同学们去查了有关水稻这方面的资料,请个同学来说说他得到的结果。
学生活动:得出实验的最低和最高的温度和含水量。
屏幕:
问: 找到了多种水稻品种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和含水量,确定了实验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最低含水量和最高含水量。我们需要分别对最适温度和含水量进行假设,你认为最适温度和含水量分别是多少?
生答:
板书:假设:最适温度 (写下部分学生所假设的值)
最适含水量
师: 提出问题,建立假设,然后还要进行实验设计。我们这个实验涉及的方面比较多,请你把你实验设计的思路给同学们讲一下。
生答:
师: 先到分析实验所涉及的变量;再确定实验方案。
问: 你认为这个实验要进行分析有关变量的哪些内容?
生答:
屏幕:实验设计:
分析实验涉及的变量
(1) 涉及哪些变量?(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空气,培养时间,温度,含水量)
(2) 哪些是主要变量?(温度或含水量)
(3) 哪些是次要变量?如何控制它们?(1、最适温度:选择同样的种子,都放在同一通风的地方,使种子的含水量相同,但使各个的环境温度不同,培养等长的时间
2、最适含水量:选择同样的种子,都放在同一通风的地方,使种子的温度相同,但使各个种子的含水量不同,培养等长的时间)
师: 请前后桌四位同学讨论并得出结果,写在纸上,再每组确定一人进行汇报。
学生活动:
生答:
问: 然后要确定实验方案,你的实验方案应该有哪些内容呢?
生答:
屏幕:实验方案:
(1) 所需的器材和材料(温度计,容器,控制环境温度的仪器;种子,水)
(2) 实验过程(1、最适温度:分别选取相似的七八颗种子,分别放在容器中,控制含水量相同,在不同的温度下一起培养约一周
2、最适含水量:分别选取相似的七八颗种子,分别放在容器中,控制温度相同,在不同的含水量下一起培养约一周)
(3) 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1、最适温度
2、最适含水量
师: 请前后桌四位同学讨论并得出结果,写在纸上,再每组确定一人进行汇报。并设计每个实验的表格。
学生活动:
实验数据分析:根据书本的两张表格得出最适温度和最适含水量
学生回答:
板书:结论:最适温度:28oC左右
最适含水量:85%左右
问: 你觉得小明的实验是否还有不足的地方呢?如何改进?
生答:
师: 如书本所写,在第一个实验中可以得出最适含水量约为85%,则第二次则应该用这个含水量进行实验。然后得出最适温度后,再以最适温度重做第一次的实验。
小结:实验过程中所用的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探究过程;数据分析
分布与气候 凡日平均气温大于10℃的天数在110天以上,大于18℃天数在50天以上的地区,除海拔26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及东北、西北高山地区外,南起海南岛的崖县,北至黑龙江的黑河都可种植水稻。从温度条件看,由南向北年平均气温降低,积温减少,稻作安全生长季节随之缩短。双季稻三熟制在大于10℃积温4800~5000℃(北纬30~32度以南地区)可以较大面积种植,南方以籼稻为主。黄河以北为粳稻区,云贵高原水稻气候呈明显立体分布。在海拔1400~2000米之间为籼粳交错带。2000米以上多粳稻, 1400米以下多籼稻。从水源来看,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年降水量大于1000毫米,水稻可大面积种植,北方只能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种植水稻。
生长发育与气象
温度 水稻为喜温作物。生物学零度粳稻为10℃、籼稻12℃,早稻三时期以前,日平均气温低于12℃三天以上易感染绵腐病,出现烂秧、死苗,后季稻秧苗温度高于40℃易受灼伤。日平均气温15~17℃以下时,分蘖停止,造成僵苗不发。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幼小孢子阶段及减数分裂细线期),最低温度低于15~17℃,会造成颖花退化,不实粒增加和抽穗延迟。抽穗开花期适宜温度为25~32℃(杂交稻25~30℃),当遇连续3天平均气温低于20℃ (粳稻)或2~3天低于22℃(籼稻),易形成空壳和瘪谷,但气温在35~37℃以上(杂交稻32℃以上)造成结实率下降。灌浆结实期要求日平均气温在23~28℃之间,温度低时物质运转减慢,温度高时呼吸消耗增加。温度在13~15℃以下灌浆相当缓慢。粳稻比籼稻对低温更有适应性,见表1。
由于高温条件下水稻光呼吸作用增强。其光合作用适宜温度范围较大,籼稻为25~35℃、粳稻为18~33℃,当籼稻低于20℃或高于40℃和粳稻低于15℃或高于38℃时,光合作用急剧减弱。稻根呼吸作用随温度升高至32℃时迅速加快,然后缓慢增加,至38℃时达最大值,接着减慢,而稻叶呼吸在20~44℃之间随温度升高呈直线增强。低温(尤其霜冻)情况下,光合效率受抑制,稻根吸水减少,导致气孔关闭和叶片枯萎。根呼吸对高温危害的反应比叶片更敏感。
水分 水稻全生长季需水量一般在700~1200毫米之间,大田蒸腾系数在250~600之间,水稻蒸腾总量随光、温、水分、风、施肥状况、品种光合效率、生育期长短及熟期而变化。单季中、晚稻在孕穗期、双季早稻在开花期、双季晚稻在拔节、孕穗期蒸腾量最高。当土壤湿度低于田间持水量57%时,水稻光合作用效率开始下降;当空气相对湿度为50~60%时,稻叶光合作用最强。随着湿度增加,光合作用逐渐减弱。水稻需要水层灌溉,以提高根系活力和蒸腾强度,促使叶片蔗糖、淀粉的积累和物质的运转。淹灌深度以5~10厘米为宜,但为了除去土壤有毒的还原物质,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和根系活力,还应进行不同程度的露田和晒田。水稻幼苗期应采取浅水勤灌,有利扎根;分蘖期为促进分棵,以水调温,水层保持在2~3厘米左右,分蘖后期排水促进根系发育;拔节孕穗期是水稻需水最多时期,宜灌深水(6~10厘米);抽穗开花期根据天气与土壤条件,可以轻脱水或保持一定水层,空气相对湿度70~80%有利受精;灌浆期田面要有浅水,乳熟后期干干湿湿,有利提高根系活力及物质调配和运转。水稻在返青期、减数分裂期、开花与灌浆前期受旱减产最严重,返青期缺水,影响秧苗活棵和分蘖;减数分裂期缺水,颖花大量退化,出穗延迟、结实率下降;抽穗期受旱,影响出穗,减产严重。灌溉期受旱,粒重下降而影响产量。水稻在返青期、减数分裂期、开花期对淹水最敏感,长期淹水会导致死苗、幼穗腐烂和结实率降低
课时4
引入: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成幼苗,幼苗又能长成一棵完整的植株。
问: 种子萌发产生的幼苗怎么会长成参天大树呢?
生: 与芽的发育有关。
问: 芽长在什么部位?
生:
图: 图3—42
问: 你能给这些芽分类吗?
生:
板书:芽 着生位置 顶端 顶芽
节上 侧芽
师: 长在主茎或侧枝顶端的芽称为顶芽,长在主茎或侧枝节上的为侧芽。还可以根据芽最后发育成的结构将芽进行另一种分类,虽然芽的种类多种多样,但是芽的结构大致相同的。
问: 芽会发育成哪些结构?
生答:
板书: 茎、叶、花
图: 3—43
问: 芽有什么结构?
生: 生长点、叶原基、幼芽、芽轴、芽原基
板书:芽 生长点
的 叶原基
结 幼芽
构 芽轴
芽原基
问: 芽的这些结构将会发育成什么呢?
生:
板书: 分裂,使芽轴伸长
幼叶——叶
芽
茎
侧芽
师: 芽是未发育的茎叶或花,在气温适宜、水份和氧料充足的条件下,芽顶端的生长点细胞会不断分裂,芽轴就逐渐伸长。芽轴上的叶原基也会发育成幼叶,并且逐渐长大。顶芽的生长会使植物的茎增长;侧有芽的生长会在植物体上形成侧枝
图: 3—44
问: 你能够分析出顶芽和侧芽的生长关系吗?
生:
结论:顶端优势:顶芽发育较快,往往抑制侧芽发育
师: 在前面我们已经知道种子,那么种子在哪里产生的呢?
生: 花
图片:各种花
让学生观察花的结构
师: 介绍花的结构
实验:1、让学生把花的结构粘在白纸上,并且把结构记录在表格中。
2、 让学生观察雄蕊和雌蕊
3、 观察雌蕊的结构,用刀片小心的将子房剥开,观察子房的结构
让学生把观察的有关结构记录在表格上
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花被 花萼
花瓣
花 花丝
雄蕊
花蕊 花药------内有花粉
柱头
雌蕊 花柱
子房 子房壁
胚珠
问: 植物开花后会怎样?
生:
师: 花开放后,花粉落到柱头上,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板书: 果皮 果实
种子
让学生看图片
问: 植物的发育过程将怎样?
生:
让学生填图:种子萌发—幼苗成长—开花—结果------死亡
问: 植物和动物的生命周期有何共同点?
生:
师: 植物和动物都有一个从生命的产生到生长发育,到繁殖后代及最后到衰老死亡的过程。这说明了生命周期是一切生命运动的共同轨迹,是生命延续的基础,也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和规律。
介绍:某些植物的生命周期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