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科学网——>新课标科学教学资源下载基地
从“测量电功率”教学谈新课导入         
从“测量电功率”教学谈新课导入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313 | 更新时间:2007/3/11 | 文章录入:admin ]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当前,物理教学改革正稳步向前推进,在当前的物理课程改革的需求下,课堂教学改革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对教学过程的合理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程的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与新课程有关的旧知识,并创设物理新情境的过程,这一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一节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学设计应注重新课的导入。笔者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结合具体案例谈一谈新课导入教学的问题。以下是几个教师对同一节课所采取的几种不同的导入方法:

方法一:教师演示:示教板上将L1220V200W”与L2220V100W”两灯并联,接入照明电路中,观察两盏灯的发光亮暗情况。

现象:“220V200W”的灯亮一些。

师生共同分析:(1) L1L2两灯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由于并联电路要分流,两灯规格不一样,这样通过两灯的实际电流可能不同,所以猜想灯泡的亮度可能与通过灯泡实际电流的强弱有关。

(2) L1L2规格不一样,L1的额定电功率大,看到现象是L1L2亮,故猜想灯泡的亮度可能与灯泡的额定电功率大小有关,即可能额定电功率越大,灯泡越亮。

紧接着教师继续演示:示教板上将L1220V200W”与L2220V100W”两灯串联,接入照明电路中,继续观察两盏灯的发光亮暗情况。

现象:“220V100W”的灯亮一些。

师生共同分析:两灯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电流强度处处相等,由于串联电路要分压,两灯规格不一样,这样加在两灯两端的实际电压可能不同,所以猜想灯泡的亮度可能与灯泡两端实际电压的大小有关。

另外,L1的额定电功率比L2大,两灯并联时L1L2亮,而两灯串联时L2L1亮,由此看来,灯泡的亮度与灯泡的额定电功率无关。

综上所述,灯泡亮度的影响因素有可能由UI共同决定,又因为P=UI,即灯泡的亮度有可能与灯泡实际消耗的电功率P有关。接下来的课堂内容就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动手测量小灯泡实际消耗的电功率,并探究灯泡亮度与灯泡实际消耗电功率的关系。

方法二:(直接引入课题)师生共同回答:到目前为止,我们所学电学物理量有IURWP,关于电路中的电流,可用       直接测量;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可用       直接测量;用电器所做的电功(或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可用       直接测量;未知导体的电阻值,目前我们还不会直接测量,但我们可根据                 间接测得;对于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又该用什么方法怎样测量呢?(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依据学生的讨论交流直接得出:利用电压表与电流表,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然后根据电功率最常用计算式P=UI求得。接下来我们就利用公式P=UI来设计实验研究电路(如右图),并实践测量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

方法三:示教板上课前安装好一个电能表与灯座,然后上课时首先出示示教板,并提问学生:如何测出家用白炽灯泡实际消耗的电功率?

学生讨论后会发现:利用电能表与秒表,测出白炽灯泡在一定时间内消耗的电能,然后根据电功率定义式P=W/t,即可求得。

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对于实验室所用小灯泡,我们能利用电能表与秒表测量它某段时间内实际消耗的电功率吗?如果不行,是否还有其它测量电功率的方法呢?

通过相互交流,大家都觉得实验室用小灯泡实际消耗的功率太小,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极少,用电能表很难测出其某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既然根据电功率定义式P=W/t,不能测出小灯泡实际消耗的电功率,那我们就必须另辟溪径。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对于计算电功率,除了依据定义式外,是否还有其它的计算式呢?这样学生很自然地想到电功率的最常用计算式P=UI,即利用电压表与电流表,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再根据电功率最常用计算式P=UI,即可求得小灯泡实际消耗的电功率。那接下来这节课我们就利用公式P=UI来设计并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对于以上三种教学导入,笔者及同行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过多次比较尝试,结果说明:对于利用方法二进行“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教学导入,这样直接切入主题——如何去测量小灯泡实际消耗的电功率,它既缩短引入新课所花时间,又十分明确地告诉学生这节课所要研究的课题,学生对于小灯泡电功率的测量方法能很好地掌握,但应试教育的味道比较浓,不能贯彻落实新课程的思想和理念,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探索能力的培养。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工作的全面启动,为在课堂教学这个基本环节上贯彻落实新课程的思想和理念,我们好几位教师都采用方法三进行“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教学导入,承接上一节课的内容,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对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两种方法都能较好地掌握,但没能体现出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新课程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因此,在新课程的导入时,应尽可能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在生产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事物、现象展示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新课程强调科学探究,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所以在新课的导入时应改变过去以课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尽可能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供有探究价值的现象、实验及问题,使学生能够积极加入到科学探究中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求知的开始,也是教师开展教学的最好开端。方法一进行“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教学导入,它由串、并联电路中灯泡亮暗的关系,引导学生猜想灯泡亮度的决定因素可能是UI,即P,继而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探究。其新课导入新颖,通过科学情景的创设,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作出较为合理的猜想,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进行探究性思维和探究性活动的能力,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欢迎大家上传原创资料,每上传一份试卷(有答案)可得至少660点~990点(或以上)的点数(1:6~1:9),其它文章每份可得330~550左右的点数,若不会上传,请发至邮箱:sweid@163.com(并写上您在“自由交流区”中的用户名,以便加点)。

   
   
郑重声明:本站提供的教学交流平台,其所有资料均由广大教师或网友上传的,而非工作人员从它处网站收集而来。请不愿将自己作品共享的老师自己做好版权维护工作,防止自己作品落入他人之手,如发生版权纠纷,在能够认定该作品版权的情况下,本站将会积极配合版权维护工作,希望大家的支持。
 

上一篇文章:自然科学综合实践课的初步探讨
下一篇文章: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编辑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富阳市新登镇中学2014届九…[710]
 2014年第一次模拟试卷(到第…[678]
 2013年下半年初中科学九年…[609]
 乌牛中学九年级第一次月考…[606]
 七年级上科学提高训练1-5相…[660]
 
 2014杭州中考复习会议化学…[801]
 2014杭州中考复习会议生物…[602]
 2014杭州中考复习暨名师展…[639]
 2013年春季浙教版初中科学…[2070]
 2012年秋季浙教版初中科学…[2235]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