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⒈我们选用大理石(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这个反应不需要加热,因此,可选用如图5-17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这种制气装置与氢气的制气装置相似。 ⒉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因此我们可以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由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因此不能选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出示]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如图5-17) [讨论] ⒈能不能用普遍漏斗代替长颈漏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小结] 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必须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由长颈漏斗下端管口逸出,而普通漏斗颈较短,难达到液封要求,因此,不宜用普通漏斗代替长颈漏斗。 [板书] 三、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 [演示] 按[实验5-8],图5-18所示,制取并验证二氧化碳气体。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提问] ⒈怎样证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为什么不能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来证明呢? ⒉如何证明集气瓶里已充满二氧化碳气体? ⒊可不可以利用碳酸钠粉末与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来灭火? [讲解] 灭火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演示] 灭火器原理:[如图5-19] [简介] 三种常见的灭火器 [练习] ⒈本节习题2(当场反馈、评讲) ⒉(家庭小实验)如何证明蛋壳、水垢成份中含有碳酸盐? (课堂稍作示范,回家学生自做) [小结] 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药品的选择,装置选择(包括制气装置及收集装置) [投影] 一、选择药品应考虑: ⒈从反应速度上:速度适中 ⒉从价格上:物美价廉 ⒊从状态上:如反应为固态,有微溶物生成,则反应中止。 二、制气装置的选择: ⒈凡是固体(与固体)加热制气,采用A装置。 ⒉凡是固体与液体起反应(不加热),采用B装置。三、收集装置的选择: ⒈凡是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采用排水法收集 ⒉凡是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均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⒊凡是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均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投影] (学生板演氧气、氢气化学方程式,回答鉴别氧气、氢气的方法,并将课本P115页装置选入装置图中) [讨论] ⒈制取氧气时,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是什么?要不要加热?依据什么来选择气体的收集方法? ⒉制取氢气时,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是什么?要不要加热?依据什么来选择气体的收集方法?(学生口答,教师归纳总结) [小结] 我们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催化剂)的混合物或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这个反应需要加热,因此我们选择第一个装置图;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和密度比空气略大,我们可以根据它的这两点物理性质分别采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它。我们选用锌粒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这个反应不需加热,因此我们选择第二个装置图;由于氢气难溶于水和密度比空气小,我们可以根据它的这两点物理性质分别采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它。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学意图 |
[引入]播放录象,采访学生,引入课题。 |
看录象、思考问题 |
激发学生兴趣 |
[演示实验]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改进) [提问]这现象说明CO2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 |
观察现象、思考并得出结论 |
观察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
[演示实验]出示一瓶汽水 讲解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 |
观察现象,联系实际思考。 |
联系实际教学。 对CO2的溶解性,有初步的定量了解。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学意图 |
简述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说明:通常把经过压缩的固体二氧化碳叫做干冰。 |
理解“干冰”含义,思考CO2气体的三态变化是化学变化吗? |
复习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
指导学生归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物理性质 |
归纳、小结 |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
[讲解] “杀狗洞”故事 [模拟演示实验]CO2熄灭蜡烛火焰的实验(改进) [学生模拟实验]灯火试验 [总结归纳]:引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板书]二、化学性质。1、通常CO2不能燃烧,2、也不支持燃烧, |
1、观察现象并记录: 燃着的蜡烛从短到长依次熄灭。 2、思考归纳 ①. CO2密度比空气大(物性) ②. 通常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化性) |
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演示实验]1、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加几滴稀硫酸, 说明紫色蕊试液遇酸变成红色 [演示实验]2.向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通入二氧化碳 [提问]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指导学生完成它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H2O + CO2 = H2CO3 |
1、观察现象: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并记忆 2、观察现象:溶液变成红色 讨论并回答并记忆 |
初步认识石蕊这种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
[演示实验]3.将上述变红的溶液加热并将所产生气体通入另一支盛有紫色石蕊的试管中(改进) [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家?说明:碳酸很不稳定,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加热时分解更快. 指导学生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变化. |
1、观察:红色 溶液变成紫色,并有无色气泡产生。另一支试管内的石蕊则变红 色。
2、分析、讨论 |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
|
|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学意图 |
[学生实验]向石灰水中吹气(指导学生完成) [演示实验] 将CO2通入澄清石灰水,并请学生比较两实验现象。 [板书]3.CO2跟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
观察现象: 1、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入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回忆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
复习CO2的检验方法,从理论上加深认识、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小结] 二氧化碳的性质
[课堂抢答]课件一(附一) |
1、归纳总结 2、抢答 |
1、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2、培养竟争意识 |
[音乐欣赏]名曲《回家》
[投影]课堂总结(附二) |
1、欣赏音乐同时并作好课堂笔记 2、当堂消化知识 |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
附一:课件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__,所以可以用___排空气法收集。
2、____叫做干冰,它的化学式为____。
3、二氧化碳__溶于水,所以不能用____法收集二氧化碳。
4、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中,试液变成__色。加热后石蕊又会变成___色。 5、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石灰水变__,这是因为生成了___沉淀
6、干冰吸收热量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这是一个____变化。
附二:投影
第三节 二氧化碳的性质一、物理性质
1、无色 无味 气体 固态CO2(干冰) 2、密度比空气大 3、可溶于水 二、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
2、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后试液变红,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H2O + CO2 == H2CO3
H2CO3 ==== CO2 + H2O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2 + Ca(OH)2 == CaCO3 + H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