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版 九年级上册学案
第一讲:物质的变化、物质的酸碱性
1-1 物质的变化
1、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
物理变化 |
化学变化 |
定义 |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
本质区别 |
宏观:没有新物质生成。
微观: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变。 |
宏观:有新物质生成。
微观: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进行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 |
外观特征 |
状态、形状、大小的改变。 |
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 |
举例 |
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 |
镁条燃烧、火柴燃烧。 |
区分依据 |
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
2、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熔沸点、溶解度、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磁性等。
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活泼性、稳定性等。
1-2物质的酸碱性
1、电离:一些物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H+的化合物。
酸的电离通式:酸→H+ + 酸根离子 例:盐酸HCl═H+ + Cl-
(2)碱: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例:氢氧化钠NaOH═Na++OH-
2、酸碱指示剂(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