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冲刺题型专练-实验探究题(二)
1.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仪器的固定装置已经省略)。这个装置 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1)实验开始后,关闭2、打开1,可观察到B中现象为_____。C中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
(2)实验开始后,关闭1和3,打开2,观察E 中的现象:然后再打开3观察E中的现象,其不同之处_____,写出E中的反应方程式_____。
2.有一包红色粉末,该粉末可能是铜粉和氧化铁(Fe2O3)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定该粉末的成分,同学们利用图甲装置进行了实验。他们取8 g红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先通入CO,然后用酒精喷灯加热了一段时间,停止加热并继续通入CO至装置冷却。
(1)实验时要先通CO再加热的目的是____。
(2)等装置完全冷却到室温,称量硬质玻璃管内剩余固体质量为m 克。若该粉末只含有氧化铁,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
(3)图甲虚线框内的装置是用于吸收CO2并收集CO,请从图乙(广口瓶内均为氢氧化钠溶液)中选择最合适的装置____(填序号)。
3.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小乐设计了如下甲、乙两组实验:
实验步骤:
a.采集新鲜的菹草(一种多年生沉水植物);
b.在离 60 W 的白炽灯距离为 10 cm、20 cm、30 cm 处,分别安放①②③三个容器,容器内均加入等量的清水和 10 枚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新鲜菹草叶片,利用光强传感器测出三个容器所在位置的光照强度,如图甲所示;观察并记录 6 分钟后新鲜菹草叶片上浮的数量。
c.在离 60 W 的白炽灯距离为 10 cm 处,分别安放④⑤⑥三个容器(光照强度相同),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清水、1%碳酸氢钠溶液(可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再各放入 10 枚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新鲜菹草叶片,如图乙所示;观察并记录 6 分钟后新鲜菹草叶片上浮的数量。
实验现象:①②③三个容器所在位置的光照强度及 6 分钟后新鲜菹草叶片上浮的数量如表一所示,④⑤⑥三个容器 6 分钟后新鲜菹草叶片上浮的数量如表二所示。据实验现象分析回答:
(1)本实验中,菹草光合作用的强度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比较。
(2)分析表一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 c 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二中④内无新鲜菹草叶片上浮,其原因是____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