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瑞安市校级一模)在科学发展不同时期,人们对“热”有不同的认识。
材料一:18世纪末,普利斯特利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热质说“,认为热是一种称为“热质”的物质。是一种无质量的气体。自然界热质的总量不变,不会产生也不会消失,热质会由高温物体流到低温物体。
材料二:19世纪中期,焦耳提出:自然界根本不存在热质,热只是一种能量的形式,其它形式的能量也可以转化为热能。如燃烧能产生热,导体通电也会产生热。
材料三:焦耳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重物下降时通过定滑轮和转轴带动水中的叶轮转动,使容器中水的热能增大,温度升高,并计算出水增加的热能约等于重物做的功。改用水银、油重复实验,最终确认热与其它能量之间的转换关系。
(1)焦耳实验中水温升高t1℃,将水改为等质量的油,重复相同实验,油温升高t2℃,则t1与t2的大小关系是 。
(2)焦耳的实验中存在多处摩擦,其中一处的摩擦力增大可提高实验精确度,该摩擦力为 。
(3)下列事实可作为否定“热质说”证据的是 。
A.导体通电会产生热 B.木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C.铁片放在火焰上灼烧,温度上升 D.热水在室温下热量会逐渐散失温度降低
E.焦耳实验中重物做功可使水的温度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