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古代文明或者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在甲骨上刻文字 B.指南针指引航海 C.用泥土烧制陶瓷 D.用石块修筑长城 2.微型实验具有节约成本、现象明显等特点。如图是微型实验装置——井穴板,向其中 4 个 井穴分别滴加盐酸、醋酸、硫酸铝和氯化铵四种溶液各 3 滴,再各加 1 滴紫色石蕊试液, 观察到四种溶液均变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四种溶液都显酸性 B.盐溶液一定呈中性 C.上述实验中紫色石蕊试液使溶液变色 D.上述溶液如果滴加酚酞试剂也变红色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质量增加 B.浓盐酸敞口放置,瓶口会冒白烟 C.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溶质质量会减少 D.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少 4.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类推结论错误的是(▲) ①CO 能与 Fe2O3 反应生成 Fe,CO 也能与 CuO 反应生成 Cu ②NaOH 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Cu(OH)2 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③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则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④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⑤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A.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①⑤ D.③④⑤ 5.下列四个坐标示意图分别表示四个实验过程中的某些变化情况,其中错误的是(▲) 九年级科学试题卷 B(第 1 页,共 8 页) A.图①:充分加热一定量碳铵(NH4HCO3)的实验,试管中固体的质量变化(碳铵分解生 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 B.图②:分别向等质量镁粉与铁粉中逐滴加稀硫酸,产生气体的质量 C.图③:向一定质量的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时,形成的溶液 pH 的变化 D.图④:向盛有一定量 Ba(OH)2 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硫酸,测得溶液导电性的变化 6.往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加入质量为 m 的锌粉,溶液中析出固 体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 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 Zn2+和 Cu2+ B.bc 段(不含两端点)析出的金属是 Fe C.ab 段(不含两端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 为 Zn2+、Ag+、Cu2+和 Fe2+ D.若 bc 段和 cd 段中析出固体质量相等,参加反 应的锌粉质量分别为 m1 和 m2,则 m1>m2 7.下面的四种溶液,不用其它任何试剂,只需组内两两物质间反应,其中不能鉴别的是(▲) A.HCl、Na2CO3、CaCl2、NaNO3 B.Ba(OH)2、NH4Cl、K2CO3、NaNO3
C.K2SO4、CuSO4、NaOH、NaNO3 |
D.FeCl3、NaOH、H2SO4、Ba(OH)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