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在我国西汉时期成书的《淮南万毕术》中就有关于冰透镜的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下列关于该记载解释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2、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将光屏移到离凸透镜16厘米处,在光屏上得到放大像,他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18厘米 B.12厘米 C.8厘米 D.4厘米
3、下列是教材中的一些光学实验,其中实验设计与实验目的不相符的是( )
A.甲图:将右侧背景板向后折,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
B.乙图:用茶色玻璃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C.丙图:往碗中加水,是为了研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发生的折射现象
D.丁图:将近视眼镜放到凸透镜与蜡烛之间,是为了模拟近视眼的眼球缺陷及矫正
4、如图所示,透过装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看到科学教科书上的“科学”两个字颠倒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水的玻璃杯相当于凸透镜
B.图中颠倒的“科学”两字是实像
C.遮住水柱的上半部分,“科学”两字的像将消失
D.要使“科学”两字重新颠倒回来,玻璃杯应靠近教科书
5、如图所示,有一圆柱体放在凸透镜前图示的位置,它所成像的形状应该是下列图中的( )
A. B. C. D.
6、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图线如图所示。图线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透镜的焦距为20cm
B.蜡烛处于BC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蜡烛从C移动到B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增大
D.将蜡烛从B移动到A的过程中,所成像由实像变为虚像
7、 2023年6月6日,是第二十八个“全国爱眼日”,主题为“爱眼护眼从娃娃抓起,让祖国的未来,减少近视发生率。”下列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小宁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两个实验中,分别把一个不透明且不光滑的挡板放在如图甲、乙所示的位置,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