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
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特征,知道地球自转方向。
2.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和昼夜交替周期。
3.能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及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4.领悟科学家追求真理的精神,使学生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的定义、方向、产生现象、周期
教学难点:昼夜更替产生原因及晨线和昏线的判定
教学工具:CAI、地球仪、手电筒、橡皮泥、火柴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播放一段VCD,主要内容为太阳东升西落的景象
问: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太阳的升起和落下有什么共同特点?
二、 探究新课
问题一:地球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
游戏活动:一个学生周围绕若干个其他学生,请他们表演“中间人看到周围人是自东向西(顺时针)方向的绕转运动”,能有几种表演方式。
两种:周围人一起自东向西走或中间的人自西向东转。
人类对地球、太阳运动的争论一直以来也有这两种:一,要么是太阳围绕地球转动,二,要么地球自己转动形成的。
事实证明哪种才是正确的?第二种,地球自己转动形成的
让我们观看地球自转的动画,然后自己观察地球仪,来模拟地球的自转:①将地球仪底座放置在水平桌面上②让地球仪上的北极指向北极星附近(即指北)③左手扶稳地球仪,右手向身体外侧方向拨动地球仪的球体部分————地球仪、火柴(观察者)、橡皮泥模拟
故事:哥白尼的日心说,真理也有可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真理的得出来之不易!
小结:通过观察,学生演示总结出地球自转的特征
绕转中心:地轴
姿式:斜着身子(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新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探究二:昼夜交替
事件:美国NBA比赛,5月8日火箭---小牛 76:116的那场比赛,在美国是晚上8点举行,而在中国却是在早上9点观看。
提出问题:为什么地球上不同地方在同一时间里会出现白昼与黑夜之分呢?---------学生提出问题
事实证明:地球不发光、不透明,有太阳光的照射
设计方案: 学生设计
(用手电筒照地球仪上,会发现地球仪上有明、暗差别。明的半球叫昼半球,暗的半球叫夜半球。)
交流:宇宙中的天体都有昼夜现象吗?(像太阳那样的恒星没有昼夜现象)
我们还会观察到昼夜交替现象——地球的自转产生
———地球仪、火柴(观察者)、橡皮泥模拟
昼夜交替现象有什么特征?(有周期性,一天,约24小时)
观看动画:①晨昏线(圈)的含义是什么?
②图中哪一段是昏线(从白天到黑夜)?哪一段是晨线(从黑夜到白天)?为什么?
拓展:昼夜交替的周期对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有没有好处?为什么?
若登上一颗“自东向西” 自转的星球,会观察到哪些与地球上不同的现象?
三、 小结:假如天台小学请你当他们的小老师,让你来讲讲《地球自转》,你怎样证明自己是个好老师?(学生回答,大家补充)
现象: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
本质:地球沿倾斜的地轴在自西向东转动,又有太阳光的照射。
四、 课堂训练
1. 我们每天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其原因是( )
A. 地球连续绕地轴旋转
B. 地球不停绕太阳公转
C. 太阳不停地绕地球转动
D. 太阳连续绕银河系中心转动
2. 根据图回答:
图上的A、B、C、D四地中,处在晨昏线上的是_________,处在深夜的是__________。
五、 课后练习
作业本P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