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浏览该文件
实验中的自然教学
————一评¤¤¤老师的《二氧化碳 》 张克伟
作为物理老师上化学课,有其生涩的一面,也有独到的地方,尤其遇到不大好讲处,就用实验来研究分析。¤老师本节课的实验很有特色,试述之。
一、 注意力与实验。
网络中已有“争眼球”之战,课堂上更是如此。¤老师一节课里共做八个实验,不但量大,更有许多实验是师生共同完成,如往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由一学生完成,吹气由另一学生完成,其他同学共同监督纠正之。在这样的氛围下,岂有课堂开小差之人?实验是自然科学的优势,本节课的实验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入门难与实验。
入门难是自然学科的普遍现象。如“CO2 的密度比较大”。学生会说:为什么?这个问题即使理智上承认,感觉上或潜意识还是不以为然,这是感性认识欠缺造成的。在这里,¤老师将CO2 慢慢“倒”进大烧杯中。且灭了里面的蜡烛。老师有“倒”的动作,但看不见“流下去”。可火又灭了,确证是“倒”下去了, 既可“倒”,则密度当然比空气大。这样,难点就顺利突破了。又如使石蕊试液变色实验,是CO2所为,还是H2 CO3 ?此处不澄清,往后学习会困惑。这里¤老师叫两个学生,分别吹石蕊试纸和石蕊试液,从而解决此处难点。自然学科知识的大多数难点,都可用实验解决之,这可能是许多自然教师认识不足之处。
三、情感交流与实验。
教学问题最重要的,是课堂的管理。管理的中心,是师生情感交流。现代公关理论可浓缩为两个字:沟通。由此可知交流的重要性。要教育引导学生,不和学生交流是不可想象的。本节课,通过师生共同完成实验,并体验实验成功的快乐,可以达到知识传授中的情感交流,让学生学习氛围不再单向而压抑。同时,在交流中可以激发出更美好的情感来。如做C O2不供呼吸实验,¤老师拿出活小鸭(学生已伸长脖子),慢慢放进盛有CO2 的大烧杯中( 眼珠子已突出), 过一会儿,小鸭由活泼转为呆板,此时学生已急不可耐脱口而出:“ 好了!好了!”,语气中满是担心求情之意。此中既有让学生窒息的反应(恐惧反应),也有对其他生命发出的同情,这种同情心实在是太宝贵了,也许是人的道德基础吧。此实验让所有在场的人印象深刻。
总之,¤老师以实验为自然课的突破口,既出色完成知识的传授,又培养良好的人文情感,实属不易。
浙江省象山县南庄中学 sunday063@163.com 200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