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科学网——>新课标科学教学资源下载基地
玩好科学,体验科学         
玩好科学,体验科学
[ 作者:xuhao666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430 | 更新时间:2006/1/26 | 文章录入:xuhao666 ]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玩好科学,体验科学

 

[摘要]:

小学科学的教学宗旨,就是培养科学素养。小学时期,正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乐于探索,乐于学习,更充分有效地进行探究活动。

[关键字]:玩科学 探究 体验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启蒙教育”的提法,意在强调小学科学教育要尊重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让他们“一上来就学得生动活波,”“进而乐于探索大自然,乐于学习科学技术。”为此,在科学教学中必须注重对小学生研究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从小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探索问题的习惯,从小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多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使学生从小能乐思善问,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如何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跟上科学教育改革的步伐,使学生在“科学好玩,玩好科学”中更充分有效地展开探究活动。

1、激发学生参与探索的热望

兰本达教授认为:教育可以看着是提供特定的情景来培养学生的一种措施,学习是学习者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他越是投入就越是有动力,也就越能顺利完成这一过程。学生要投入就要有投入的愿望和迫切的心境,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喜爱的活动,用富有激情幽默的教态、语言演绎教材内蕴的情感,点燃学生好奇求知的“火花”,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兴奋活跃、稳定持久的状态之中参与教学。

学生天性爱玩,最愿意玩,也最想有创意地玩。教师可以充分发掘教材中“玩”的因素,让科学探究过程与“玩”结合起来,孩子们会玩性盎然。如在教学三年级的《蚂蚁》一课时,课前教师就布置学生观察:看看蚂蚁的家在什么地方?它喜欢吃什么?是怎样寻找食物的?让他们做好记录。上课时,让学生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蚂蚁的身体,看看它们的身体是怎么样的,画出简图;再组织学生分组逗蚂蚁,强调不要把蚂蚁玩死,让学生放开手脚,自己想办法和蚂蚁玩;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观察的结果。课后再布置学生观察思考:蚂蚁搬家说明什么?冬天蚂蚁为什么躲藏起来?蚂蚁会迷路吗?等等。让学生不断地进行观察、记录,不断地产生疑问,积极思考,寻找答案。

正因为这样,我们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大朋友,也成为孩子们最尊敬的“科学家”。我们的科学办公室始终向孩子们敞开着,是孩子们最喜欢来的地方,孩子们由怕老师变得喜欢老师。孩子们愿意跟我们讲他们的心里话。曾经有孩子不止一次地跟我们说:“老师,你怎么什么都知道?”“老师,你是科学家吧?”“老师,我喜欢像你这样的老师!”……

2、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材料,让学生充分参与探索

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探究材料,这是实现儿童科学探究过程的必要条件。小学科学课的探究材料包括可供观察、探究的所有信息材料和实物材料。如课本、图册、课外读物、媒体信息、儿童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熟悉的物品、周围的环境、实验仪器、电教媒体材料等等。提供学生科学的实验仪器有的时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实验室的仪器容易使学生一定的陌生感,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课后继续进行科学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学生生活中的牛奶盒、可乐瓶、生日蛋糕的泡沫盒等等都是教师们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的好材料。比如教学《声音的产生》的时候,用专门的实验器材——音叉,而是提供给学生生活中一些材料,比如学生的塑料直尺,纸张等常见的材料,要求学生想各种办法使它们发出声音来。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使直尺等物体发出声音来。又如,在教学“热胀冷缩”实验的时候,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实验材料是盐水瓶和学生喝牛奶用的透明塑料管,而不是实验室的烧瓶和玻璃管,实验的效果同样很理想。教学中如果一味使用专门的实验器材会制约了学生课外的科学探究活动。提供学生随处可见的生活化的实验材料,有兴趣的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作进一步的科学探究了。

3、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

新课程强调“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任务,让他们自己去完成;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只有学生自主的活动,才有学生的自信,才有学生创造力的自然流露。如三上科学教材中的《寻访小动物》一课,对于蚂蚁这种平时常见的小动物,孩子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研究兴趣,能不能把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放在对蚂蚁的研究中呢?我们进行了尝试,学生既然对蚂蚁那么感兴趣,我就放手让他们用各自不同的方法去寻访蚂蚁。于是,当有的孩子爬在地上追踪蚂蚁,我一笑置之,有的孩子翻砖倒石,我只叫他们注意安全,有的孩子用课间餐的糕点引诱蚂蚁,我还称赞他有创意,活动快结束时,意料之中的结果出现了,在我完全不加点拨的情况下,学生的研究成果出来了,学生们纷纷跑来告诉我“老师,我发现蚂蚁行动时是有路的,它总在自己的路上走。”“两只蚂蚁迎面交会时会主动让路,它们真守秩序。”“它们是用头上的触角说话的,它们见面时也用触角打招呼。”“我发现我们学校里有好几种不同的蚂蚁,但他们都喜欢吃糖。”“食堂旁边的蚂蚁最多”“蚂蚁喜欢住干燥的地方。”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想像、思维和学习。

4、注重学生的经历、体验和发现

一位著名科学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学校教给什么样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那就是学生离开学校许多年之后,还留在学生头脑中的那一部分东西。”《科学课程标准》认为“科学学习应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确立“注重经历、体验和发展”的教学观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活动的机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学科学、做科学,激活孩子潜意识中学习科学的本能和欲望,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科学的最佳状态,从而体会到学习科学的无穷乐趣。如三下科学教材中的《冷与热》一课,冷和热是物体的特征之一,通常学生能用感官直接感知和判断。这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是科学。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经历、体验由热到冷的过程,首先设计情境讨论:你可以用什么办法让热水冷下来?你怎么知道热水变冷了?这些问题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接着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充分感知由热变冷的过程。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每个小组都设计出不同的方案,并且能自觉地使用温度计,自觉地做些记录来形象地描述热变冷的过程。学生的内心是喜悦的,这不仅因为人人经历了“冷和热”的探究活动,亲身体验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而且因为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了“冷和热的变化规律”。对于学生来说,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这将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并最终促进其科学素养的发展。这样获取的实践知识,将永远留在学生的头脑中,相信他们定会终身难忘。

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使他们科学地认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表面看,学生是在“玩”,其实这样的“玩”就是科学探究。在探究中学,在“玩”中不断总结经验,这比直接获取最终结果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更为重要。

   

欢迎大家上传原创资料,每上传一份试卷(有答案)可得至少660点~990点(或以上)的点数(1:6~1:9),其它文章每份可得330~550左右的点数,若不会上传,请发至邮箱:sweid@163.com(并写上您在“自由交流区”中的用户名,以便加点)。

   
   
郑重声明:本站提供的教学交流平台,其所有资料均由广大教师或网友上传的,而非工作人员从它处网站收集而来。请不愿将自己作品共享的老师自己做好版权维护工作,防止自己作品落入他人之手,如发生版权纠纷,在能够认定该作品版权的情况下,本站将会积极配合版权维护工作,希望大家的支持。
 

上一篇文章:“浮力”教学中的科学探究
下一篇文章:培养学生耐心的观察力——《蚂蚁》教学反思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编辑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富阳市新登镇中学2014届九…[710]
 2014年第一次模拟试卷(到第…[678]
 2013年下半年初中科学九年…[609]
 乌牛中学九年级第一次月考…[606]
 七年级上科学提高训练1-5相…[660]
 
 2014杭州中考复习会议化学…[801]
 2014杭州中考复习会议生物…[602]
 2014杭州中考复习暨名师展…[639]
 2013年春季浙教版初中科学…[2070]
 2012年秋季浙教版初中科学…[2235]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