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科学网——>新课标科学教学资源下载基地
1.2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2 (1)         
1.2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2 (1)
[ 作者:wxh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642 | 更新时间:2006/2/15 | 文章录入:wxh70 ]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上课日期 2005  2 21 日       星期 5 

 

2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课时

 1

1.       知道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2.       知道分子也可由原子直接构成

重点: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难点: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教具准备

课  件

师生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预习指导:认真阅读第一章第二节,看不懂处做好标记,并完成下列预习题

1、读课本图14水分子电解模型,说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怎样转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的,在这一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2、比较分子和原子的相同点秠同点

教学过程:

展示教学目标:(1分钟)

1知道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2.知道分子也可由原子直接构成

学生:预习课本P46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4分钟)

教师出示预习检测题(4分钟)

1.空气中的氧气、氧气瓶中的液态氧气、实验室里制取出来的氧气,都能和碳硫、铁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这是因为构成三处地方的氧气的微粒都是    ,而且相同的分子    相同

2.水是由    构成的。兰花是绍兴市的市花,春天在室内放――兰花,满室清香,说明分子    ,用力挤压篮球,篮球扁了,说明分子    。篮球越挤压越吃力,并不能无限挤小,说明分子     。

判断正误

1.自然界 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2.分子很小,它是自然界最小的微粒 ( )

【科学探究】

一、分子是由什么 

【提出问题】 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

【建立假设】 分子是由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构成。

看课件

【现象】  分子被分开成原子,原子又组合在一起,形成氢气、氧气

 

【思考】

1.     化学变化的实质: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    ,分解出来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构成新

2.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    中,    可以再分,而    却不能再分

3.     在水电解时,水分子变成了        ,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分子是保持    的一种粒子。

二、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

1.     读课本图17水的构成,可知

1桶水是由许多构成的,1个水分子又是由                 .

【练习】: 氧气是由         构成的,       是由       构成的

氢气是由       构成的,       又是由       构成的。

2.     地球上的物质常由       构成,分子由       构成;但也有些物质直接由       构成,如金属铝由铝原子构成、石墨由碳原子构成。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                           

3.     原子的特点为与分子相似:

A.原子真实存在,但很

B.原子在不断

C.原子之间存在,所以金属可以压缩

D.原子之间存在,如金属不易拉伸,不易压缩

练习:

1.     保持五氧化二磷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五氧化二磷分子     B.磷原子

C.氧原子         D.磷原子和氧原子

2.下图为氧化汞受热分解的示意图

根据图示你得出的结论有(1      

2)    

:○      +○

 

○+○     ○○

3.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子是最小的微粒

B.原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微粒

D.原子是看不见,措不着的微粒

4.下列物质中,由分构成的有    ,由原子构成的     

A.铜    B二氧化硫   C 液氧   

D硅     E 碘    F 冰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培养学生阅读表格和处理表格和利用表格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图转换能力 

 

 

 

 

 

 

 

 

巩固所学知识。

 

 

 

 

   

欢迎大家上传原创资料,每上传一份试卷(有答案)可得至少660点~990点(或以上)的点数(1:6~1:9),其它文章每份可得330~550左右的点数,若不会上传,请发至邮箱:sweid@163.com(并写上您在“自由交流区”中的用户名,以便加点)。

   
   
郑重声明:本站提供的教学交流平台,其所有资料均由广大教师或网友上传的,而非工作人员从它处网站收集而来。请不愿将自己作品共享的老师自己做好版权维护工作,防止自己作品落入他人之手,如发生版权纠纷,在能够认定该作品版权的情况下,本站将会积极配合版权维护工作,希望大家的支持。
 

上一篇文章:1.1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下一篇文章:1.2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2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编辑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富阳市新登镇中学2014届九…[710]
 2014年第一次模拟试卷(到第…[679]
 2013年下半年初中科学九年…[609]
 乌牛中学九年级第一次月考…[607]
 七年级上科学提高训练1-5相…[661]
 
 2014杭州中考复习会议化学…[802]
 2014杭州中考复习会议生物…[602]
 2014杭州中考复习暨名师展…[639]
 2013年春季浙教版初中科学…[2071]
 2012年秋季浙教版初中科学…[2235]
 
 1.2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2[489]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