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科学网——>新课标科学教学资源下载基地
当前生态农业发展趋势         
当前生态农业发展趋势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320 | 更新时间:2006/3/6 | 文章录入:admin ]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当前生态农业发展趋势

  我国现在已经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有关农业在入世后所受到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有许多学者、专家都著文做过介绍。面对入世后的新形势,我国牧草业发展的走势如何以及应采取怎样的对策,已引起业内人士和广大农民朋友的关注。现做如下分析,供参考。

  本文全面分析了国内外生态农业与相关产品开发技术研究的趋势和主要进展,比较了国内外相关标准的差别和优缺点,提出了我国生态农业技术保障与标准体系建设的构想。 

  国外生态农业技术发展走向 

  从发达国家来看,高投入常规现代农业已暴露出一系列问题,而且无一不与高投入大规模单一经营的农作方式直接相关,因此各国正在全力探索有效替代模式和技术,其主要问题早巳不是常规农产品的生产,重点是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开发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和其它生态类食品。无论欧美还是日本,都对中国的传统农业和生态农业十分重视,并加以吸收和引进。 

  从发展中国家来看,以培育和应用高水肥反应的高产作物(小麦、水稻)品种为中心的“绿色革命”,虽然成效明显,但并未达到预期目标,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依然存在着生态与经济的双重贫困,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深入研究适于当地的外部低投入持续农业,试图避免发达国家常规农业的生态经济矛盾,与中国低产区生态农业十分相近。 

  以此为背景,国际农业研究咨询小组(CGTAR)所属的十几个国际研究中心,都对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战略重点作出了全面调整,把重点从单纯提高生产力转为包括病虫防治(IPM)、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有机肥与有机农作物应用、减少对化肥的依赖、控制水土流失、建立农林牧渔复合生态模式、强化社会经济政策保障等有关农业持续性的研究方面来,与中国生态农业探索的技术途径大同小异。 

  国外标准体系建设 

  目前,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与无公害农产品类似的生态标志型农产品包括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物动力学农产品等术语。但不论名称如何,这些生态标志型农产品的主要特征包括:(1)生产过程中禁止或限量使用化学合成品; 

  (2)生产的产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应该符合国家和国际上的限量标准,在当前技术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3)生产活动过程对于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应该有积极贡献;(4)产品需要第三方机构进行认证。 

  国外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以及生物动力农业在科学和法律意义上基本是一致的,唯有我国的生态农业与有机农业在农用化学晶施用问题上要求不同。国外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产业化发展已经在生产资料、生产标准、生产过程、法规体系、认证体系、标志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建设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为我国生态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模式。 

  国际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的法规与管理体系主要可以分为3个层次,一是联合国层次,二是国际性非政府组织层次以及第三个层次——国家层次。联合国层次的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标准是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是《食品法典》的一部分,目前尚属于建议性标准。 

  以欧盟标准为范本,美国和日本也加紧了有机农业的标准制定。日本农林水产省于20004月份推出了有机农业标准,于20014月正式执行。由于日本的国情和中国很相似,目前在日本的生态标志型农产品和中国一样,也分很多层次。农产品分常规农产品(施用肥农药)、环保型农产品(农药、化肥用量比常规农业低不同比例)以及有机农产品等不同级别。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目前国际有机农业与有机农产品的标准内容基本上很相近,只是在具体环节和阐述上稍有不同。 

  中国生态农业有关标准和规章制度不能照搬国外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标准,但是在设计思路、全程控制、标志管理和认证监督等方面完全可以借鉴,同时可以学习日本的做法,把有机农业作为我国生态农业的一个特殊类型处理,既考虑中国国情,又易于同国际接轨。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基本框架 

  根据目前的情况,我国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基本上可以建立如下三个层次的结构体系:生态农业产出无公害食品,进一步提高后产出绿色食品(A),再提高后产出有机食品。但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均可直接开发。 

  要求生态农业的产出达到无公害食品的要求,不仅有利于提高生态农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而且使得无公害食品生产规模化、消费大众化,其生产过程与环境控制和产品质量要求可以相对较低,旨在全面改善我国生态环境,提高一般农产品质量,其产品主要是大宗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可生产以国内市场为主的绿色食品(A),以优质农产品基础上的生产为主,重点面向国内中高档消费者,同时力求达到发达国家一般食品的安全标准。最后,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和生产管理标准,在生态环境和生产过程控制良好的地区,有选择地生产有机食品。 

  虽然中国绿色食品的发展起步阶段并未纳入国际有机食品生产、管理与贸易体系,具有明显的独立性和中国特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是,客观而公正地说,中国绿色食品体系和发展过程的确具有其独到之处和创新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国际同业人士的承认,但是,问题在于绿色食品要走向世界,全面打入国际市场,就必须符合已经基本形成的国际上生产、经营、管理特别是市场运行的标准和规则,同时在国内也要与已有的有机食品生产、管理统—起。

 

   

欢迎大家上传原创资料,每上传一份试卷(有答案)可得至少660点~990点(或以上)的点数(1:6~1:9),其它文章每份可得330~550左右的点数,若不会上传,请发至邮箱:sweid@163.com(并写上您在“自由交流区”中的用户名,以便加点)。

   
   
郑重声明:本站提供的教学交流平台,其所有资料均由广大教师或网友上传的,而非工作人员从它处网站收集而来。请不愿将自己作品共享的老师自己做好版权维护工作,防止自己作品落入他人之手,如发生版权纠纷,在能够认定该作品版权的情况下,本站将会积极配合版权维护工作,希望大家的支持。
 

上一篇文章: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下一篇文章:巴斯德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编辑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富阳市新登镇中学2014届九…[721]
 2014年第一次模拟试卷(到第…[692]
 2013年下半年初中科学九年…[620]
 乌牛中学九年级第一次月考…[620]
 七年级上科学提高训练1-5相…[679]
 
 2014杭州中考复习会议化学…[820]
 2014杭州中考复习会议生物…[614]
 2014杭州中考复习暨名师展…[651]
 2013年春季浙教版初中科学…[2100]
 2012年秋季浙教版初中科学…[2260]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