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科学网——>新课标科学教学资源下载基地
4-8  电路的连接         
4-8  电路的连接
[ 作者:hjz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965 | 更新时间:2005/4/5 | 文章录入:hjz ]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4.8   电路的连接

 

1、能用实验方法得到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式。

2、能从电路的基本原理出发,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

3、会用电表探测电路的规律,掌握实验技能。

4、从小彩灯连接方式初步体会黑箱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电路的连接;各量关系的判断

难点:电路连接的计算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

开发

 

 

一、串联电路的特点

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分析

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

  I=I1=I2=……

  ②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串联导体两端电压之和。

  U=U1+U2+……

  从上面的两个基本特点,应用欧姆定律可导出电阻串联时,总电阻的计算公式

  R=R1+R2+……

  即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导体的电阻之和。把几个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几个导体串联后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串联导体的电阻都大。

 

二、并联电路地特点:

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得出

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I=I1+I2+……

  ②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U=U1=U2=……

  从上面两个基本特点,应用欧姆定律,可以导出电阻并联时,总电阻的计算公式

 

 即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即把几个导体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几个导体并联后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并联导体的电阻都小。

三、应用

1、家庭电路中用电器的连接是并联还是串联?

2、并联电路中电流关系如何?

3、家庭电路中,为什么要安装保险丝或空气开关?

--防止电路过载而损坏电源,或导线过热而发生火灾。

四、节日小彩灯的连接方法:

   并联;

但节日小彩灯的内部结构与一般的灯不一样。每个灯除了有灯丝以外还有一个电阻并联在两个灯脚之间,这个电阻的阻值远大于灯丝的电阻。因此,小灯在发光时绝大部分电流是通过灯丝的,只有少量电流通过电阻,于是小灯泡正常发光。当灯丝被烧毁后电流全部通过电阻,电阻上的电压将大大增加,这样使其它灯上的电压减小,所以其它的灯变得比原来暗一些。

【小结】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及生活中的电路连接。

【例题】

1、某导体两端加上6V的电压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3A,当导体中的电流为0.4A时,导体两端电压为多大?

2、某电流表的电阻约为0.1Ω,它的量程是0.6A,如将这个电流表直接连接到2V的蓄电池的两极上,会产生什么后果?

3、一段导体两端加3伏电压时,电流为0.5安;如果两端加的电压再增加1.5伏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的电阻各多大?

4、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B滑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将____;电压表的示数将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如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5V,要使电压表的示数变为3V,滑片P应向端滑动。

 

5、图2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图,要求:

 

 

9、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时,电

 

10、R1=12欧,将它与R2串联后接到8伏的电源上,已知R2两端的电压是2伏。求R2的阻值。

 

11、由n个阻值均为R的导体组成并联电路,则电路的总电阻R并为_____R并和R的大小相比较是R_____R。(填大、小或等)

12、如图5,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电流表的量程是3安,电阻R2为12欧。当S闭合时,将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P滑到中点,此时安培表的读数是1.5安;当P滑到b点时,电流表的读数是1安。试求:(1)变阻器的总电阻R1和电源电压U;(2)允许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小值。

 

13、如图6所示。R1=10欧姆,R2=20欧姆,R3=30欧姆,电源电压恒定不变。

 

S1闭合,S2断开时安培表的读数为0.3安培。问:

  (1)电源的电压是多少?

  (2)S1S2均断开时,电流表的读数是多少?R1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3)S1S2均闭合时,安培表的读数又是多少?通过R3的电流强度是多少?

14、有一个电池组、一个开关,一个已知电阻R0和导线若干:(1)只有一个电流表;(2)只有一只电压表。设计一个测未知电阻Rx的值的电路,并列出Rx的测量表达式。

 

   

欢迎大家上传原创资料,每上传一份试卷(有答案)可得至少660点~990点(或以上)的点数(1:6~1:9),其它文章每份可得330~550左右的点数,若不会上传,请发至邮箱:sweid@163.com(并写上您在“自由交流区”中的用户名,以便加点)。

   
   
郑重声明:本站提供的教学交流平台,其所有资料均由广大教师或网友上传的,而非工作人员从它处网站收集而来。请不愿将自己作品共享的老师自己做好版权维护工作,防止自己作品落入他人之手,如发生版权纠纷,在能够认定该作品版权的情况下,本站将会积极配合版权维护工作,希望大家的支持。
 

上一篇文章:4-7  欧姆定律
下一篇文章:液体压强的计算练习(2)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编辑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富阳市新登镇中学2014届九…[710]
 2014年第一次模拟试卷(到第…[678]
 2013年下半年初中科学九年…[609]
 乌牛中学九年级第一次月考…[606]
 七年级上科学提高训练1-5相…[660]
 
 2014杭州中考复习会议化学…[801]
 2014杭州中考复习会议生物…[602]
 2014杭州中考复习暨名师展…[639]
 2013年春季浙教版初中科学…[2070]
 2012年秋季浙教版初中科学…[2235]
 
 生物与非生物(第二课时)…[425]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433]
 第二章第一节  运动和能的…[384]
 八上第一章教案[485]
 1、2、7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521]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