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科学网——>新课标科学教学资源下载基地
上好初中自然复习课的几点看法         
上好初中自然复习课的几点看法
[ 作者:落花有意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440 | 更新时间:2007/4/28 | 文章录入:落花有意 ]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上好初中自然复习课的几点看法

   

复习课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基本课型之一。复习课是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网络;开阔拓展,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练习应用,提高熟练程度的教学过程。上复习课时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一、紧扣课本,抓基础

  纵观近年各地的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试题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源于课本的。所以在复习中不能将课本抛在一边,转而去寻找其他的复习资料,应紧扣课本,抓实基础,认真钻研课本。

  复习要逐章逐句地进行,提倡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钻研,钻研课本要得法,要做到咬文嚼字,触类旁通,注意辨析。

    咬文嚼字就是要抓住关键,对重要的或难懂易混的词句和段落反复阅读,逐字逐句分析推敲。触类旁通就是掌握了某种知识后,遇到与这类知识同类的问题能够用已学过的知识将它解决。如比热、燃烧值、电阻等概念,它们在本质上有着共同点,即这些物理量与定义式中涉及的其他物理量均无关。注意辨析就是要善于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比较,课本中容易混淆的概念比较多,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做到:相关概念一并看,如电子与电量,电压与电流等;相类似概念对照看,如导体与绝缘体,串联与并联等;易混淆概念对比看,如温度、热能与热量,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等;易错概念用心看,如比热,磁感线等。这样便于在概念间建立实质性的联系,从联系中,从整体上,从比较中准确把握概念,便于从思维的深层次根除错误观念。

  初步复习后,若把一些基本点,重点,有利于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效果更明显。

  二、突出知识的归类,形成网络

难点,知识间的联系要点,易错点等制成卡片,上复习课时应打破知识章节的界限,把相关内容尽可能放到一起,从知识的来龙去脉,前田后果到发展应用及探索的方向,引导学生梳理清楚,这样就形成了知识体系。便于学生掌握应用,又能展示给学生总结归纳的方法,达到复习,提高的目的。

    如元素化合物知识大致可分为三块:①水、氢、氧;②碳及其化合物;⑧酸碱盐与氧化物。专题练习时,我们可以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将分散在各个章节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分块归纳,织成相应的知识网络。三个知识块的内容不同,归纳织网的方法也不问:第一块知识可用轮廓法归纳,由水通电分解的变化引出氢气、氧气,然后再引出它们各自的性质、用途、存在、制法、检验,通过如此“循序渐进”的复习,并做适当的练习题,不但可以减轻记忆负担,真正理解知识,提高复习效率,增强知识的系统性、条理性、规律性,而且也可以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第二块知识通常用转变关系法归纳,将碳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制法,通过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变关系编织成一个网络,抓住二氧化碳这个典型的化合物,根据其个性特点与其他化合物进行纵联横比,找出共同之处,并辅之以联系和实验,这样才能使复习变得轻松愉快,从而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第三块知识通常用图表法归纳,如将常见酸碱盐的俗名、主要物理性质、主要用途以及把单质和氧化物与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具体实例、要点说明等列表比较,抓住规律,将会使知识变多为少,化简为繁。上述归纳织网的过程,是复习的首要环节,是我们对所学知识再认识的一个过程,是使元素化合物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过程。

  三、重练习,试题要精选,拓展要到位。

  做练习是学好自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种实践活动,因此试题的选择至关重要。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试题,  要尽可能在教材中找出试题的原型,要能使试题一题多变或一题多解,这样既紧靠了大纲和教材,。又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形成,突出了会的目的。

    如:常温下有2 03 0%的某物质的水溶液,问

    ]、等分成份,求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 

    2、任意分成几份,求每份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3、加入10克水,求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4、蒸发掉10克水,求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5、加入10克物质,求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6、加入10克质量分数为20%的同种溶液,求混合后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7、要配制15%的该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8、如果该物质在30℃的溶解度是50克,要配制成30C下的饱和溶液,需加入该物质多少克?

    9、如30%是该物质在常温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求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

    10、该溶液温度降低到10(10℃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能析出多少克晶体?

    另外注意出示给学生练习题后,应该给学生一点时间思考,让学生把题中的条件进行充分的对照。若大多数的学生能完成,就应该让学生动手练习,板演展示,教师评判结果;在学生取得经验或得到成功的情况下,再发展变化、激起学生的兴趣,此时要突出让学生练、想的参与过程,以培养思维分析的方法。若大多数学生不会做,教师讲解试题时,应引导学生弄清思考分析的方法,要通过示范的作用讲清思考分析的方法,强调根据,做到板书规范、推理清楚,使学生的模仿操作有规可循。即不论是讲还是练都要做到用好一个题、用活一个题,使学生真正学“会”。

    四、注重‘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复习课虽重在知识的归纳总结,但也要充分调动学生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总结中来,使学生产生总结是自己完成的感觉,这也就要求教师充分完成导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才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如讲完简单机械的内容进行复习时,先把本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即(1)本章介绍的简单机械有几种?  (2)最基本的机械是什么?它有/1,种形式?基本概念有什么?基本规律是什么?  (3)各种机械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各有什么特点、性质?(4)举出各种简单机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小黑板或投影展示给学生。然后给学生一段时间,让学生统览本章内容,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有些问题学生答不出时还可以进一步细化便于学生解决。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完成,并以提纲的形式简要板书如下:

概念:支点 动力 阻力 动力臂 阻力臂

杠杆

形式:省力 省距离 等臂

规律: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应用:略

动滑轮:

实质:略

                                 特点::略

滑轮

简单机械                         应用:略

定滑轮:

                             实质:略

                             特点:略

                             应用:略

斜面

                实质:略

                公式:略

完成此部分内容的学习,达到让学生充分参与活动思考分析的目的。

五、抓实验、加深感性认识。

    自然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著名化学家付鹰先生曾经指出:“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法庭。”物理实验对知识的理解同样重要。

    复习化学实验要从药品、仪器、装置、实验现象的观察描述和结论这几个方面展开。例如,物质的颜色和气味及反应现象等,这些内容结合实验进行复习,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认真操作,仔细观察,更能加深印象,提高认识。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化学问题时,便会唤起身临其境的联想,使解题迅速、准确。联系实验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回忆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过程等:二是自行设计实验。例如,复习碳及其化合物知识时,可设计一套能把C0b的实验室制法、C02与灼热的炭粉反应、C0Cu0反应、C0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四个实验联系在一起的装置,画出平面装置图,并在装置图下面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实验操作中要特别注意的事项。通过这种形式的复习,不仅巩固了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而且还练习了实验的基本操作,明确了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如尾气处理等)。此外,也可以用比较的方法宋复习实验,氢气、硫、—氧化碳、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火焰颜色的比较,有助于我们记住四种物质的燃烧现象;三种气体实验室制备装置的比较,有助于我们掌握气体制备装置选择的一般思路:实验室制备氧气操作中的“两个先后”与氢气还原氧化铜操作中“两个先后”的比较,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两个实验中有关操作要点的理解,比较法的适当运用,能产生是在比中清,非在比中明的效果。

    复习物理实验时,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情景让学生研究实验问题,在课本的基础上加深拓宽。比如:复习密度的测量时,如果只局限于书本上的,只用天平与量筒测量,学生的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在复习课的教学中可用浮力、压强等知识来探求密度的测量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也可以用一些小实验代替书本上的演示实验让每个学生动手操作,不同的小组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使学生的认识在实践中得到飞跃,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在复习实验的同时促进学生科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总之:在复习时要善于将零散的知识串成一个整体,使之系统化,必要时辅之实验,力争抓住—块,带动全局,达到系统巩固、综合提高的目的。每个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每个学生也一定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量力而行,这样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欢迎大家上传原创资料,每上传一份试卷(有答案)可得至少660点~990点(或以上)的点数(1:6~1:9),其它文章每份可得330~550左右的点数,若不会上传,请发至邮箱:sweid@163.com(并写上您在“自由交流区”中的用户名,以便加点)。

   
   
郑重声明:本站提供的教学交流平台,其所有资料均由广大教师或网友上传的,而非工作人员从它处网站收集而来。请不愿将自己作品共享的老师自己做好版权维护工作,防止自己作品落入他人之手,如发生版权纠纷,在能够认定该作品版权的情况下,本站将会积极配合版权维护工作,希望大家的支持。
 

上一篇文章:浅谈新课程科学教学中的课堂互动
下一篇文章:新课程中考的热点问题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编辑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富阳市新登镇中学2014届九…[710]
 2014年第一次模拟试卷(到第…[678]
 2013年下半年初中科学九年…[609]
 乌牛中学九年级第一次月考…[606]
 七年级上科学提高训练1-5相…[660]
 
 2014杭州中考复习会议化学…[801]
 2014杭州中考复习会议生物…[602]
 2014杭州中考复习暨名师展…[639]
 2013年春季浙教版初中科学…[2070]
 2012年秋季浙教版初中科学…[2235]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