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案例的撰写
一、为什么要进行教学案例的研究:
我们当老师的困惑: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苦苦追寻,一直想找出属于自己的方法,但是结果总感觉不太理想。
听名师的课,人家上得确实错,但名师的课到了我的手中,往往成了“东施效颦” “邯郸学步”。
听专家学者的讲座,确实大受启发,但是理论并不等于实践,操作起来问题重重,依然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学习了不少外地地经验,确有独到之处,但彼经验非此经验,听起来动人,用起来费劲,依旧“改变不了我的心”。
在眼睛向外苦苦追寻的同时,我们在不经意间,突然发现身边就有这样一批教师:
他们看似不管学生,但班级管理非常出色。
他们看似学历不高,可是教学有独到之处。
他们的课堂教学看似平常,但学生能力不同寻常。
他们的学生负担并不沉重,但学得非常好。
真可谓“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因此,我们要回归:
回归到课堂!
回归到学生!
回归到本人!
一个医生总是伴着对一个又一个的病例的研究而逐渐成长。
一个律师也是在一个又一个案例的剖析中不断成熟。
我们教师也应如此。我们不仅要学习教学案例、同时要研究教学案例,更要学会案例的写作。
通过一个个具有典型性、普遍性的事件的积累,获得对具体事件处理的智慧技能,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促进自己专业的成长。
二、什么是案例
简单地说,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教学案例是一个富有深刻道理的实际故事,这个故事有背景、有冲突、有问题、有活动形式和结果。
是师生围绕一个主要问题或主要任务,经过曲折多样的教学过程而取得显著效果及经验教训的一种发人深思的教学实例。
概而要之,“案例”的实质是一个故事,是一个包涵着一定原理,引发人们思考的真实故事。
三、教学案例的特点:
1、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
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来看,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它们都是对教学情景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则是有所选择的。
四、教学案例的一般要素
1、背景:
所谓背景。即是向读者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条件。
2、主题:
每篇案例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即这个案例要说明的某个问题,是反映对某个新理念的认识、理解和实践,还是说明教师角色如何转变,教的方式、学的方式怎样变化,或是介绍对新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等等。
3、细节:
有了主题,就要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的特定的内容,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要特别注意提示人物的心理。因为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
面对同一个情景,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学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揭示这些,能让读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4、结果:
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待教学的结果--某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等。
5、评析:
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表明对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的看法和分析,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评析可以是自评,就事论事,有感而发,也可请专家点评、深化。
五、教学案例的意义:
1、案例学习可以帮助反思
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实践。长期的日常工作积累了大量经验,然而,有时反省自己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此所谓“只缘身此山中”。现在,案例为我们呈现一批反思对象,开启了一扇特殊的反省教学实践的窗口。
我们倡议的案例学习和撰写的基本模式是:
案例+反思=成长
波斯纳(G. J . Posner,1989)
(1)案例的三层反思:
第一层次的反思,指对案例中的实际事件反思。例如,对部分学困生的案例研究:事件中的人物怎么啦?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有几种原因?教师起初怎么做?后来他想怎么做?他考虑到了什么问题?通过这一层次的反思,弄清基本事实及基本因果关系,并提出你的判断的根据。
第二层次的反思,是对案例作者的描述的反思。呈现在受培训者面前的案例,是由别的教师撰写的。它必定带有作者的思想倾向。
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
第三层次的反思,第三层次的反思,对案例的讨论交流作反思。如:交流中大家发表各自的见解,遇到了怎样的碰撞和争议?等等。这一层次的反思,是对上面两个层次的反思的反省,即案例反思这个实践的反思。
2、案例学习可以帮助组织经验,更新教学观念
关于教与学的知识,是理论观点和案例的结合。案例镶嵌于具体情境之中,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起始和结果,有过程和情节,于是,研究案例,将会更加关注理论原理的适用性问题。
3、案例学习还可以沟通理论和实践,促进理论分析水平的提高
好的案例,作为一类事件的“个别案例”,一种观点的典型、范例,本身蕴涵了一定意义上的“概括性”,能给理论的血脉增添新鲜血液。
为将这种概括性清晰起来,突现出来,就需在理论层面上对案例作适当的分析。
六、一个好案例的“标准”
1、真实性。
教学案例必须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对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可以做某种性调整或技术修补,但不能虚构。
2、时代性。
一个好案例必须要有时代的特征,能反映当前教育教学中最普遍发生的问题,能足够引起自己和人们的反思,能产生“共情”。
3、典型性。
每个教学案例所叙述的教学事件必须具有典型性,体现新课程的相关教学理念,有较强的说服力。案例可以反映教师以自己的方式化解教学事件之后获得的某种教学效果,也可以反映教师忽视了教学事件之后导致的某种教学遗憾。
4、独特性。
案例的内容和形式要有特色,能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问题的分析和讨论能从理论的高度去挖掘并能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能引起人们多方位的、多角度地思考,能触及人们的灵魂。
5、可读性。
一个好案例是一件文学作品,应该是主题鲜明、中心突出,围绕主题以一种引人入胜、迷人的方式来展开,事件发生的背景交代清楚,人物的心理感受、体验和内部冲突揭示充分,表现得淋漓尽致,语言表达明晰、生动和活泼。
那种连续记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如果有高超技巧的,有创造性的教师,在结束他的一生时,把自己在常年劳动和探索中所体会到的一切都带进了坟墓,那会损失多少珍贵的财富啊!我但愿把许多本教师日记搜集起来,保存在教育博物馆和科研机构里,当成无价之宝。
——苏霍姆林斯基——
点击浏览该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