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二章1----3节练习
1.(2021七下·嵊州期末)盲人在“读”盲文时,主要依靠皮肤中的( )
A.冷觉感受器 B.热觉感受器 C.痛觉感受器 D.触觉感受器
2.“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这些带着灰色幽默的词汇生动地展现了生活食品急剧的价格上涨在民众和媒体中引起的情绪。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大豆、大蒜、生姜细胞中都有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 B. 图中的每一粒豆都是由一个子房发育而成的一个果实 C. 苹果树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一株苹果树 D. 吃生姜时感觉有一定的辣味,味觉是在人的大脑皮层形成的
3.早春二月,我们会常吃大蒜以预防流感。一个正常人吃大蒜时,旁人会闻到一股蒜味,但是他自己却闻不到,这是因为( )
A. 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B. 嗅觉细胞接受的信息无法传到大脑 C. 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 D. 不同的人嗅觉灵敏程度差异很大
4.在确定舌的哪些部位对甜、酸、苦、咸最为敏感的实验中,清水的用途是( )
A. 因为口干舌燥要润喉 B. 漱口,去除牙齿中残留的食物渣 C. 一点用处都没有 D. 漱口,防止味道残留、混合而“串味”,影响实验结果
5.生活经验表明,当人处于极度疲劳或生病时,对食物的味觉没有健康状态时敏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食之无味”。这主要是由于( )
A. 人产生了味觉疲劳
B. 人的味觉器官暂时失去了感觉功能 C. 生病或疲劳影响了味觉细胞对食物的敏感性
D. 人的味觉细胞收集到的信息无法传递到大脑
6.(2021七下·余杭期中)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7.(2021七下·西湖期中)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发现两次的声音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立即消失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2021七下·西湖期中)如图是公园中的“传声筒”,管子是空心且两侧开口,当一人在话筒管路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B.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传来的
C.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出去 D.传声筒的原理和听诊器相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