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下的教学管理与评价
山东省莱州市朱桥镇中心小学 郑玉涛 杨振亭
为了优化对学校常规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将新课改倡导的评价理念落实到教学过程中,我们在常规教学工作管理与评价实践中了两个尝试:
一、评价重心由证券量化转向对话共建
为了把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变成交融对话、轻松互动、共同提高的过程,根据上级教研工作要求,我们以集中性听课评课活动为抓手,对课堂教学评价进行了完善。每学期的全校集中性听课评课活动都分两轮进行。
第一轮是全员性听评。教导处组织教师全员参与。教师授课后,教导处马上组织全体参与听课的教师进行评课;先由授课教师自陈,即阐释教学思路及设计意图,然后所有教师围绕教学进行多侧面、深层次的剖析,挖掘闪光点和不足,着重提出针对性强的建议,最后再根据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进行等级评价。教导处汇总整理评课意见与建议后,填写《听课评课记录与反馈表》,将“记录”部分存档备案,将“回执”部分交给授课老师反思整改。
二、评价方法突出质评与量化的有机结合
我们认为,关注个体的心理感受,引导主体反思总结,才是评价所追求的目标。在对教师的备课情况和作业批改情况的评价中,我们强调教师的民主参与,突出了质评与量化的有机结合。下面以作业批改的评价为例,加以说明。
第一步是自我反思评价。学校教导处在组织自查互评活动前一周下发《自我反思评价表》,任课教师每人一张。要求教师对照表中“评价标准”的7条内容,逐条进行总结反思(用语言描述);根据反思、对照“评价标准”,自己进行星级自评。
第三步是综合评价反馈。综合评价包括质性分析和量化评价两部分。学校教导处汇总“自我反思评价”和“相互学习评价”结果,对每一位教师“值得学习的做法”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进行全面汇总整理,形成综合性反馈意见;同时累计每一位教师实得★数(即“自我反思评价”和“相互学习评议”表内实际所得的★的总数),然后根据公式----得星率=累计★的总数÷(3×参评人数),对每一位任课教师作业批改情况进行量化处理。综合一应俱全结果(包括质评和量化两部分)在第一时间内反馈给每一位任课教师,同时学校存档备案。
附、集中性听课评课活动记录与反馈表
作业批改情况自我反思评价表
作业批改情况综合评价反馈表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4年8月24日第7版)
表一、集中性听课评课活动记录与反馈表
集中性听课评课活动记录与反馈表 |
课堂教学评价记录表 |
|
课堂教学评价回执表 |
听课 |
时间 |
|
年级 |
|
学科 |
|
时间 |
|
授课教师 |
|
授课教师 |
|
课题 |
|
|
|
年级学科 |
|
授课内容 |
|
听课教师 |
|
|
|
|
|
反馈信息 |
评课 |
时间 |
|
地点 |
|
主持 |
|
教研组长 签字 |
评课教师 |
|
评课
记录 |
自陈 |
|
各抒己见 |
|
汇总 |
|
此表由教研组报教导处存档 |
|
此表由教研组长交授课教师反思 |
表二、作业批改情况自我反思评价表
作业批改情况自我反思评价表(3-1) 年 月 日 |
姓名 |
|
所任年级及学科 |
|
年龄 |
|
所批改作业名称 |
|
反思 |
① |
② |
③ |
自评 |
星级 |
评价标准 |
自评结果 |
★★★ |
①作业设置齐全;②作业量符合《教学常规》要求;③簿本整洁、格式规范;④学生收发室正规⑤批改仔细、反馈及时;⑥单元检测、分析、补偿及时;⑦在某一方面有符合班情。 |
★★ |
达到上述七项或六项 |
★ |
只达到上述七项中的三项或四项 |
评议说明 |
根据展评情况,参评者对其他教师进行评议(不含自己);
1.“值得学习”和“需要改进”两栏可以只添数字代号:即“评价标准”中的七项逐条对照,哪一项值得学习(需要改进)就将该项前的数字代号填在“值得学习”和“需要改进”栏
2.评价结果:对照“评价标准”,属于哪个星级就在“互评结果”相应的星级下面的栏内标√ |
|
|
|
|
|
表三、作业批改情况综合评价反馈表
作业批改情况综合评价反馈表(3-3) 年 月 日 |
教师总数 |
|
参评教师数 |
|
缺席人数 |
|
姓名 |
质性分析 |
统计量化 |
值得学习的优点 |
需要改进的方面 |
累计得★数 |
得星率 |
|
|
|
|
|
|
|
|
|
|
说明 |
本表由教导处汇总表1、表2后填写,并反馈给各任课教师
1.“累计得★数”是指“自我反思评价”与“相互学习评议”表内实际所得的★的总数(★★★计3个★,★★计2个★,★计1个)
2.得星率=累计得★的总数÷(3×参评人数)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