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 物质转化的规律(5课时)
l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
技能目标 |
情感目标 |
1、能举例说出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
2、能举例说出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
3、注意每个实验的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
3、通过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及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以及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掌握物质间相互转化的规律(两条纵线、四条横线、两条交叉斜线、两条弯线等物质间的转化)
4、会利用物质转化的规律设计物质制备的可能方法
(能利用物质转化的规律寻找物质制取的途径) |
1、实验1和2、学会固体的取用,试管滴管的使用,玻璃棒的使用,酒精灯的使用
2、实验3、4和5、学会实验尾气的处理、密闭固体加热装置的安装
(实验操作技能)
3、学会有关纯度问题的计算,并提高分析和计算能力
4、查阅能力的培养 |
通过对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的处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安全教育
通过物质间的互相转化,学生通过对生活中的一些材料的来源的了解,提高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
l 课时安排
共5课时,包括学生分组实验(物质的鉴别)
第一课时:非金属单质 其化合物的转化,金属单质 其化合物的转化
第二课时:金属冶炼(3个实验、难度较大):金属化合物 金属单质 。
可以拓展到其他金属的冶炼
第三课时:金属冶炼等生产的理论预算——有关纯度物质的计算和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化学方程式的训练
第四课时:两条纵线、四条横线、两条交叉斜线、两条弯线的归纳学习
利用物质转化的规律寻找物质制取的途径
习题巩固全节内容
第五课时:学生分组实验——物质的鉴别
l 课前准备:制取氧气
实验仪器和药品:
实验1(1):药匙、硫磺、燃烧匙、酒精灯、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在实验室制取)
实验1(2):一个大烧杯、两个小烧杯、吸管、紫色石蕊试液,热水(或酒精灯、三脚架和石棉网)
实验2(1):药匙、铁粉、硫磺、纸、磁铁、铁架台、酒精灯、试管
实验2(2):药匙、蒸发皿、生石灰、水
实验3:木炭、氧化铜、药匙、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带橡皮塞的导管、烧杯、石灰水
实验4:孔雀石、氧化铜、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制取氢气的装置
实验5:铁架台、硬支玻璃管、带橡皮塞的导管、烧杯、澄清石灰水、酒精灯、氧化铁粉末
制取一氧化碳的装置
实验6;大烧杯、盐酸、鸡蛋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一、引入
自然界中除了陨铁以外,没有现成的铁,那么我们的生活中使用的钢铁是怎么来的呢?同样自然界中也很少有现成的硫酸,生活中的许多物质都是自然界没有的,那这些物质又是怎样来的,才是我们的生活变的丰富多彩 ? |
听,思考,回答 |
使用标志一个国家的强弱的钢铁和硫酸产业为例子,让学生初步有物质与物质转化的意识,生活离不开物质之间的转化,使学生有学习这些知识的欲望。 |
二、新课教学
(一)非金属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实验一
1、观察硫的状态,颜色等外观
2、在空气中点燃硫粉,观察现象
3、在氧气中燃烧硫粉,观察现象
讲述: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工业上最重要的污染气体,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所以要注意它的处理,可以用氢氧化钠来溶解它而除去,化学方程式为:
S+O2=====SO2
SO2+2NaOH=Na2SO3+H2O
通过以上实验,说明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
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单质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 |
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做现象的对比和文字记录,写好化学方程式
闻燃烧后的气体气味
讨论 |
培养学生的观察现象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拓展相应的知识,是概念有更多的外延的支持,是学生有更多的感性认识 |
实验二、
1、在滴有紫色石蕊试剂的水里吹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有对照实验
2、将变红的上述实验溶液放在热水中,观察现象
问题:这样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缺陷,你能把这个实验更完善吗?
展示:一个比较严密的实验设计(ppt) |
观察并记录现象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
CO2+H2O==H2CO3
△
H2CO3== CO2↑+H2O
|
培养学生用理论解释现象的能力
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 |
(二)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实验三:
1、体验硫磺和铁:颜色,铁的铁磁性
2、混合后加热反应,观察过程变化和现象
3、用磁铁靠近反应后的产物,体验物质的变化已经发生,为什么会这样?
讨论:你还知道其他的金属转化成化合物的例子吗?
实验四:观察生石灰和水的反应情况 |
观察并记录有关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
Fe+S=== Fe S
有新的物质生成,说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说明了: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生成盐
列举其他金属生成金属化合物的例子
实验现象: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化学方程式:CaO+H2O= Ca(OH)2
|
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感性认识
|
习题:C→ CO2→H2CO3
Ca → CaO → Ca(OH)2
Cu → CuSO4
Na → NaCl |
|
体会、巩固转化的规律 |
作业: |
|
|
l 板书设计:
见课件(ppt)
l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学生课前准备:查阅了解某些金属的冶炼历史和工艺过程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三)金属冶炼
实验五:、木炭还原氧化铜
1将干燥的氧化铜和碳研磨成粉末,以5:1的比例均匀混合
2、在实验装置中用较高的温度加热较长的时间
3、将尾气用澄清石灰水处理
4、化学方程式:
△
C+2CuO = 2Cu+CO2↑
问题:实验结束时,为什么先移去盛有石灰水的烧杯,后移去酒精灯?
5、其他的一些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碳——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
观察反应物的颜色和状态
观察生成物的颜色和状态
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书面表达:在试管中有亮红色的铜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填好书上的空格
联想对比青铜器的制造工艺
课后了解现代工厂的制铜方法和技术。
2C+CO2=====2CO
CO+CuO====Cu+CO2 |
培养学生通过对前后观察到的现象的对比,得出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
得到红色的铜,激发学生的兴趣 |
实验六:步骤:
1、 观察孔雀石的颜色
2、 加热孔雀石(碱式碳酸铜),用湿润的ph试纸贴在试管壁上观察颜色的变化,测定气体的水溶液ph大约是多少?
3、 孔雀石加热时有什么变化?
4、 写出化学方程式:
5、 用氢气还原冷却后的氧化铜(以上步骤的产物)
问题:1、盛放氧化铜的试管口为什么需略向下倾斜?
2、为什么要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氧化铜?
3、实验停止以后,为什么还要继续通入氢气,直到试管冷却为止? |
1、绿色
2、PH为________。
3、水珠和气体
4、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Cu2(OH)2CO3=CuO+H2O+CO2↑
H2+CuO====Cu+ H2O
书面表达:
1、防止反应生成的水倒流
2、防止氢气与空气混合加热时试管内爆炸
3、防止灼热的铜被空气中的氧气重新氧化成氧化铜 |
通过设问,是学生了解易燃物质的加热安全问题和氢气“早出晚归”的原因,有助于学生了解实验所涉及的反应原理和操作要点 |
习题讨论:由氧化铜制取铜,还可以用其他的什么方法? |
|
拓展知识面。 |
实验七:用CO还原氧化铁
按图2-14实验装置图实验
1、观察发生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以上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应该如何处理? |
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
Fe2O3+3CO ==2 Fe+ 3CO2 |
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对有毒其他的防范意识。 |
总结讨论:学了今天的3个实验,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
固体加热的装置和方法
尾气的处理方法
回忆实验的许多注意事项 |
复习巩固今天所学知识 |
作业:1、化学方程式的训练
(待选题)
2、作业本 |
|
为以后的计算和讨论物质的转化规律做好感性的基础 |
l 课堂习题
l 板书设计
实验中的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l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l 知识目标:有关纯度问题的计算,了解氧化还原反应
l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一、引入:
书写碳、一氧化碳和氢气和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等重要的化学方程式 |
总结出化学方程式中还原剂的共同特点 |
为氧化还原反应的得出提供感性的材料 |
二、新课教学
讲述:在高温条件下,碳、氢气等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是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这种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取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碳、氢气和一氧化碳等能从氧化铜、氧化铁中夺取氧的能力叫做还原性,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可做还原剂
|
指出上述的几个方程式中的还原剂
指出铝热反应中的还原剂
Al+Fe2O3=Fe+Al2O3 |
学习还原反应,还原性和还原剂 |
计算:有关纯度问题的计算
例题:100吨含Fe2O3的质量分数为85%的铁矿石中,可炼出含铁的质量分数为96%的生铁多少吨? |
方法一: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1、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在化学方程式下标上题目中已知质量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实际质量,同时标出需要球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3、列式 4、求解
方法二:根据元素质量守恒思想计算
铁矿石中的铁的质量=生铁中铁的质量 |
继续练习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了解不纯物质的不同的计算方法 |
习题:用2000吨含Fe2O375%的铁矿石,最多可以炼出多少吨铁? |
练习 |
巩固 |
结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换:
介绍金华著名的溶洞
展示图片 |
欣赏 |
进一步加深物质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状态的科学思想 |
实验:
观察鸡蛋在稀盐酸溶液中的各种现象,并做科学的解释 |
观察
记录
解释 |
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解释自然中的一些现象的能力 |
作业:作业本 |
|
|
l 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
l 学生准备:关键字:化学 物质 鉴别 方法(www.google.com查阅)
l 教学目标:利用物质转化的规律寻找物质制取的途径,利用所学知识学会对物质的鉴别、甚至鉴定
l 教学过程
(一)解读关系图:
文字说明 举例说明
一、两条纵线
1、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四条横线
1、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酸+碱→盐+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盐+盐→新盐+新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两条交叉斜线
1、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两条弯线
1、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属+酸→盐+氢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利用物质转化的规律寻找物质制取的途径
例题一、写出用空气、铜、蒸馏水、三氧化硫4种物质制取硫酸铜的化学方程式。
例题二、举出5种制备氯化镁的方法。
第五课时、物质的鉴别和习题
知识回放
[投影]1、沉淀的颜色
颜 色 |
沉 淀 |
溶不溶于稀硝酸或盐酸 |
|
AgCl、BaSO4 |
|
|
CaCO3、BaCO3 |
|
|
Mg(OH)2、Al(OH)3 |
|
|
Fe(OH)3 |
|
|
Cu(OH)2 |
|
[投影]2、固体的颜色
颜 色 |
固 体 物 质 |
|
NaOH、Ca(OH)2、CaCO3、无水CuSO4、
NaCl、Na2CO3、CaO等 |
|
Cu、Fe2O3 |
|
炭粉(C)、MnO2、Fe3O4、CuO |
|
Cu2(OH)2CO3 |
|
CuSO4•5H2O |
|
KMnO4 |
[投影]3、溶液的颜色
颜 色 |
溶 液 |
|
铜盐(Cu2+)溶液,如CuSO4溶液、CuCl2溶液 |
|
铁盐(Fe3+)溶液,如Fe2(SO4)3溶液、FeCl3溶液 |
|
亚铁盐(Fe2+)溶液,如FeSO4溶液、FeCl2溶液 |
|
KMnO4溶液 |
|
钠盐(Na+)、钾盐(K+)、钙盐(Ca2+)、
钡盐(Ba2+)等溶液 |
[投影]4、离子的鉴别
离 子 |
检 验 试 剂 |
H+ |
|
OH- |
|
Cl- |
|
SO42- |
|
CO32- |
|
参考答案
所含离子 |
H+ |
OH- |
Cl- |
CO32- |
SO42- |
所用试剂 |
紫色石蕊 |
紫色石蕊或酚酞 |
AgNO3溶液和稀HNO3 |
酸或含Ca2+ 、Ba2+的溶液 |
含Ba2+ 的溶液和稀硝酸 |
现象
|
变红
|
使石蕊试液变蓝,酚酞变红 |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于稀HNO3
|
加酸有气体生成;加含Ca2+ 、Ba2+ 的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于稀HNO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