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引入:
呈现图片,演示把纸撕碎,把铁丝折弯,然后举例,自行车的钢丝、钢圈时间长了,会有什么现象?
在判断铁与铁锈时应根据生活经验,不能得到答案,需用实验验证,分别用磁铁去吸引铁与铁锈,观察现象。
提问:这些说明什么?在自然界中物质是不变的吗?
|
学生观察它们各自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讨论:发生变化以后,还是原来的物质吗? |
从最平常的事物和现象入手,引导学生注意物质的变化,为下面的化学和物理变化设下伏笔。 |
下面我们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首先,
提出问题:物质变化时,有新的物质生成吗?
提出假设:有新的物质生成
(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
学生回答 |
|
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实验过程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镁条燃烧 |
|
|
碳在纯氧中燃烧 |
|
|
CO2通入石灰水 |
|
|
⑧烛燃烧 |
|
|
|
学生实验:用实验验证变化中,有无生成新物质,同时说明理由。
|
通过学生实验来进一步说明物质的变化特点,非常直观,形象。而且富有说服力。 |
归纳:比较两者的变化特点,
物理变化:状态、形状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生成新的物质
提问: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依据
|
学生回答 |
加深印象,突出两者区别的关键本质。 |
提问:冰熔化成水,水烧开变成水蒸气表现出水的什么性质
它们从什么变化中得到,引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讨论:哪些是物理性质, 哪些是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如何描述
提问:熔点、沸点、凝聚点、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可燃性、酸碱性,分别属于哪些性质?
|
学生回答:冰的熔点,水的沸点。
学生小组讨论。 |
通过对初一所学的物质特性的归纳,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理解。 |
讨论:化学变化中是否伴随着物理变化(演示蜡烛燃烧)
观察有什么现象?你认为它发生了变化?判断依据是什么?
|
学生观察,并做出判断。 |
用演示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
巩固练习:在下列现象后的空格里填写编号,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性质,D化学性质。
1、石灰石煅烧制生石灰 硫粉和铁粉混合 。
3、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制激性气味的气体,这是氨的 。
4、用铁铸成铁制品 。
小结,布置作业。 |
学生练习 |
通过一些练习来加深和促进刚才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
教学反思:
|
对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的区别学生并不是掌握的很好,很容易理解这个概念,但是真正应用的时候却出现一定的问题,应在这里强调变化和性质的区别,让学生多提出疑问,大胆的质疑,同时在有关于溶解性是否是物理性质的判断时,学生有一定的争议,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归纳。 |